人生識字糊塗始

2023-03-17 00:35:43 字數 3203 閱讀 2392

“人生識字糊塗始,粗記姓名便可休。”(編者按:“糊塗”又做“憂患”。)這首詩是我小學時讀到的,後來再沒有讀過,所以到今天只記得兩句,其他各句全忘了。從蘇集中去查檢吧?怕麻煩。到電腦上去搜尋吧?不會。反正從當時到今天,我感興趣的只是這兩句,也就不管其他了。

小孩子的時候,讀到它覺得好玩;“文革”中回憶起它覺得是反諷;天命之後目睹文化界乃至全社會的各種怪現象,方才悟到它是至理名言。

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石蒼舒醉墨堂》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

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銷百憂。

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於此藝亦云至,堆牆敗筆如山丘。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胡為議論獨見假,隻字片紙皆藏收。

不減鍾張君自足,下方羅趙我亦優。

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貪慾、惰性、自以為是、文過飾非,是人性四大本質的弱點,人類不可能消滅它,只能剋制它。但文明進化,物種退化,事實上更多的是越來越膨脹它。

人生識字,就去讀書,讀書就有了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為學日增”,力量也越來越大,結果就會不斷地膨脹這四大弱點。所以說“人生識字糊塗始”,一點也沒有錯,既不好玩,亦非反諷。識字多,讀書多的人,哪一個不是自以為聰明人呢?自以為聰明的人,哪一個不是墮入了糊塗呢?什麼事情都要弄明白,我有能力弄明白。所謂學方三年,覺天下無不治之病是矣。

那麼,識字、讀書就應該廢棄嗎?文明不進化,物種則滅絕,所以識字、讀書還是必須的。但“為道日損”,不是用它來增加知識、增強力量,而是用它來“幾於道”、“進於道”,則便能認識到“人生識字糊塗始”,認識到此,也就擺脫了糊塗臻於聰明之境了。我的知識、力量非常有限,應該自覺地反省並剋制人性的弱點。許多事情,我沒有能力弄明白,也沒有必要弄明白。所謂行醫三年,覺天下無可用之方是矣。

識字與文化相關,“為學日增”,講的是文化知識;“為道日損”,講的是文化素質,或曰人品。知識沒有有和沒有之分,只有多和少之別;知識與能力相關,能力,沒有有和沒有之分,只有大和小之別;能力與地位相關,地位,沒有有和沒有之分,只有貴和賤之別。“人生識字糊塗始”,就是把文化簡單地等同於知識,通過學習而增進知識,通過知識的增進而增強力量,用強大的能力去索求名利權的地位。得不到,怨憤、痛苦;得到了,最多高興3天,第4天,又有了新的更高目標需要索求……

人品,只有有和沒有之分,沒有高和低之別。我們說某人人品高,實際上指的是他有人品;說某人人品低,實際上指的是他沒有人品。什麼是人品呢?就是小學生守則,就是普通公民守則。***、焦裕祿、時傳祥,知識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地位有貴賤,但人品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人民服務”。所以,***說,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種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有沒有文化,根本不在他的文化知識,而在他的文化素質。一個學術腐敗的大學教授,他的文化知識肯定遠遠超出一位勤勤懇懇的環衛工人,但我們能認為他比後者更有文化嗎?做了一個“文化人”而沒有文化,這不是“識字糊塗始”、無才便是德嗎?

今天的書畫界,也正在強調文化,強調人品,強調讀書。僅就知識來認識文化、人品、讀書,以為可以用它來提升能力、提升地位,那是陷入了糊塗而自以為聰明。而必須從素質上來認識,用它來自覺地剋制貪慾、惰性、自以為是、文過飾非的弱點。同一逃也,五十步不能笑一百步;同一死也,一百歲不能笑五十歲;同一有涯也,學富五車不能笑胸無點墨;同一有盡也,力拔山兮不能笑手不縛雞;同一有限也,封疆大吏不能笑山村野老。但有沒有做到小學生守則,有沒有做到普通公民守則,這是根本。離開了這一根本,一切自以為聰明的誇誇其談、孜孜以求,只能比不識字人陷入更大的糊塗,不僅不能自拔,而且越陷越深。

回過頭來看蘇軾,他的知識夠多了吧?能力夠大了吧?應該有資格自以為了不得、別人都不行了吧?但他時時警醒自己:不要“自謂了證”、不要“自謂必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真面目”是什麼?橫看者認為是嶺,斥峰為非,側看者認為是峰,斥嶺為非,都是有文化知識的人,所以各不相讓。蘇則認為“不知道”、“我不懂”,因為廬山的“真面目”知也無涯,而無論橫看、側看、山中、山外,都是生也有涯。這使我聯想到過去聽啟功先生講過:對書畫真偽的鑑定,敢於說“不知道”的人往往是“幾於道”者;而什麼都敢於頭頭是道者必定於道不著邊際。所以,自古至今,真正的知識不是使人覺得自己非常有力量,而是使人覺得自己的力量很不足。

但警醒歸警醒,自以為是作為人性的本質弱點之一是消滅不了的,即蘇軾也無法免俗。如他認為蔡襄書“本朝第一”,以筆力強勁勝;別人持不同意見,認為蔡書筆弱,李後主書才是強勁。他便用一句話頂回:你們“殊非知書者”!這也是今天的專家面對文化地位不如他者的不同意見時常用的一句“口頭禪”。但兩位同樣等級的專家,對《研山銘》中“震”字的一撇,甲認為力敵千鈞,乙認為纖弱無力,究竟誰是“殊非知書者”?講得清嗎?

講得清的事情也是有的。比如豬肉的品質,蘇當然是大專家,東坡肉便是由他發明。有一年他到鳳翔當官,覺得當地的美食水平太差,“殊非知肉者”,便向他們講解,豬肉以汧陽所產為第一,鳳翔豬遠不如之。當地的美食家們不信且不服,蘇便派僕人赴汧陽採購數頭。歸途過了大半,豬夜逸,僕人們只得空手回到鳳翔,在衙門前的集市上採購了同樣數量的鳳翔豬交差。屆時一場品肉盛宴開始,同時上了兩盤東坡肉,一盤是鳳翔豬,一盤是被認為“汧陽豬”的鳳翔豬,事實伴以雄辯,結果人人信服蘇軾的高論。不久僕人內訌,互發其私致事敗,蘇深感大慚,後來到濟南為官,還時時自揭傷疤。其實,這件事是完全可以文過飾非的:汧陽豬逃失以後,歷經曲折,被人捉住並送到了鳳翔集市上,僕人所採購的鳳翔豬實在正是汧陽豬。或者不作文過飾非,讓時光來沖淡大慚,好了傷疤何妨忘了痛呢?例如,今天的專家便是如此,“撼平安”——草根說撼為動搖、推翻義,專家則說:你們不懂!撼即捍衛義,而且比捍更有歷史厚度;文字專家出來說話了,專家便沉默,讓傷疤自愈;**大譁,專家不得不再次出面:確實搞錯了,但那是臨時工弄的。又是幾年過去,傷疤已好,痛楚當然全忘,專家們又可以堂而皇之地以“你們不懂”招搖上市。

文明進化,我們的識字、讀書、知識、能力,應該已遠超蘇軾,外文、海德格爾、電腦、網路……蘇軾會的,我們都會,蘇軾不會的,我們也會。物種退化,對人性弱點的反省自警,對貪慾、惰性、自以為是、文過飾非的剋制,我們又遠遠不如蘇軾。當然,我這講的首先是自己。雖然,文明的進化,沒有使我的知識能力企及蘇軾的萬分之一,但物種的退化,膨脹了我的人性弱點較之前人的貪慾、惰性、自以為是、文過飾非實在變本加厲。不肯去查檢“人生識字糊塗始”的原詩,只是九牛一毛。

要識字,要讀書,但必須“深讀”。在快餐文化的今天,新發明並廣泛流行的閱讀是“悅讀”;以前講的則是“苦讀”。悅讀、苦讀都側重於文化的知識,深讀則側重於文化的素質。深讀,庶幾使我們能清醒地明白“人生識字糊塗始”、我的能力極有限。“不知道”,“幾於道”矣!

人生,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難得糊塗 小事該糊塗時則糊塗,大事該明白時不糊塗,糊塗其實是一種智慧,人在某些場合就必須放棄自己的明白,順其自然,裝裝糊塗。難得糊塗 是是非非,總有一些人不給自己面子,吃虧是福,難得糊塗,記得多了傷心,忘不了傷神。難得糊塗 簡單點,活的輕鬆,放得下,才能沒有煩惱,難得糊塗,就收穫更多。生命的起點,是...

人生糊塗學

人生糊塗學 1.通達的糊塗學 為人通達才能處事不驚 2.敬重的糊塗學 學會自重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 3.交情的糊塗學 保持距離才能關係長久 4.心境的糊塗學 淡泊和寧靜使我們走得更遠 5.道德的糊塗學 以德服人是制勝的根本 6.任用的糊塗學 學會知人善任是成功的關鍵 7.順應的糊塗學 順應時勢是明智的...

人生難得糊塗

什麼是糊塗?糊塗不是傻,是大度,糊塗不是呆,是智慧,糊塗不是蠢,是從容,糊塗不是笨,是放下!為什麼糊塗?糊塗一點做人,人脈就廣了,糊塗一點做事,麻煩就少了,糊塗一點相處,關係就近了,糊塗一點生活,心情就好了!做人,別太精!太精明的人,事事都算計,太精明的人,處處都較真。見不得別人好,吃不得一點虧,這...

人生,難得糊塗

2019 10 14 人生,難得糊塗,水至清而無魚,人 至真而無友,凡事不必太較真,有些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何必再去刨根問底,有些人做錯了,也就做錯了,何必再去追究責任,縱然是爭得個脣紅齒白,可感情爭沒了,人心也爭散了,你說這到底值不值得。生命中,有太多身不由己,有太多情非得已,就像,你愛的人未必...

人生難得“糊塗”

我們知道,愚不可及 是一個貶義詞,是說一個人蠢到家了。如果誰不小心 上了這個詞,那麼這個人必定是愚蠢至極。但事實上,愚不可及有時卻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世之道。甯武子是春秋時代衛國有名的大夫,經歷衛國兩代的變動,由衛文公到衛成公,兩個朝代完全不同,甯武子卻安然做了兩朝元老。國家政治上了正軌,他的智慧 能...

人生難得糊塗

走過了,經歷了,回過頭去想一想,才知道該怎麼辦?不該怎麼辦?可是這一切都已成覆水難收。唯一留給自己的是那遺憾與自責,還有那椎心的痛。為了一個不值得的話題而干擾了自己的生活,那何嘗不是一種愚蠢的想法與做法。這使我想起鄭板橋老先生的一句話 人生難得糊塗 糊塗真的是一種難得的處世態度與法則,不是不明,而是...

人生難得糊塗

人生 難得糊塗。所謂糊塗,不是腦袋進水,而是表面糊塗 內心清明的大智若愚。想得開,放得下,朝前看,這樣才能從瑣事的糾紛中超脫出來。糊塗的人,將智慧 深埋於心中,面對過於複雜的世事,簡單做人 簡單做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惱,用難得糊塗的隨遇而安,釀造生活的醇厚佳釀。人生 誰能全如意,關鍵是要敢做精神 上...

人生難得糊塗

我們經常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對一些事情不要過分追究。在婚姻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婚前清醒,婚後糊塗 婚前認真,婚後馬虎。對配偶的錯誤行為,我們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婚姻,就象手裡的沙子,你握得越緊,流出的越多,最後,所剩無幾。在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

人生在世,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聰明容易,糊塗不難。聰明使人自以為是,糊塗使人以身作則。聰明使人膽大妄為,糊塗使人寬大為懷。聰明使人勾心鬥角,糊塗使人心平氣和。聰明使人好高騖遠,糊塗使人知足常樂。聰明使人坐享其成,糊塗使人勇往直前。聰明享受,糊塗吃虧。聰明人凡事喜歡拋頭露面,講究氣派,糊塗的人則喜歡三思而行,謙虛謹慎。聰明人喜歡隨...

人生難得是糊塗

文 瑤靜 記得以前,有兩個小和尚,他們兩個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肯讓誰。第一個小和尚怒氣衝衝地去找 評理,在靜心聽完他的話之後對他說 你是對的!第二個小和尚不服氣,也跑來找 評理,在聽完他的敘述之後也對他說 你是對的!待第二個小和尚滿心歡喜地離開後,身旁的第三個小和尚向 問道 您平時不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