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式 亢龍有悔
人身陽氣集於督脈!氣入丹田,通長強 走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筋縮 至陽 靈臺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 百會前頂 顖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 兌端 齦交。走手太陰肺經 至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至掌心。
此式為簡單威猛一式,左腿微屈,右臂內彎,右腳踏乾位。左掌劃圈,右掌向外推去‘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掌法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乃掌法中老陽生少陰一式!剛勁柔勁混為一體!
第二式 飛龍在天
氣走督脈 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裡,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迎香。
此式躍起凌空,居高下擊,先聲奪人!以一飛沖天之式上躍雙膝微曲,提氣丹田,待覺真氣上升,放鬆肌骨,存想玉枕穴間,急發掌勁取敵首,肩,胸上三路。
第三式 見龍在田
提氣凝神,運氣與手少陽三焦經 行 關衝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三陽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會 肩髎 天髎 天牖 翳風 瘛脈 顱息角孫 耳門 耳和髎 絲竹空。返任脈停於掌心。
第四式 鴻漸於陸
氣走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譩譆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氣凝會陰。
第五式 潛龍勿用
氣自丹田至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 陰廉急脈 章門 期門會於清冷淵。
第六式 利涉大川
出處:易經同人卦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真氣通 瞳子髎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釐 曲鬢 率谷 天衝 浮白 頭竅陰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氣凝雙掌。
掌勢:逆走天元 融元歸一
第七式 突如其來
氣通飛揚 跗陽 崑崙 僕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通骨 至陰氣凝膻中。
掌勢:虛中帶實,實掌返虛。
第八式 震驚百里
出處:易經震卦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氣自丹田上行至 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凝氣雙掌。
第九式 或躍在淵
提氣凝神,運氣與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 俠溪足竅陰 提氣會陰。
第十式 雙龍取水
出處:由丐幫祖師所創,出處不祥。氣自丹田至肩背諸穴,氣走陰蹺 陰維兩脈,行照海 交信 睛明 築賓 衝門府舍 大橫 腹哀 期門 天突 廉泉 內關 氣凝百會。
掌勢:一掌雙式 陰陽無極
第十一式 終日乾乾
氣通 天池 天泉 曲澤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氣凝掌心。
第十二式 時乘六龍
出處:易經乾卦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氣走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髎 次髎中髎 下髎 會陽 承扶 殷門 凝氣雙掌。
第十三式 密雲不雨
出處:易經小畜卦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氣行睛明 攢竹 眉衝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凝氣於掌。
掌勢:虛無歸一 以雨化氣
第十四式 損則有孚
出處:易經損卦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
氣走手太陽小腸經,回任脈,下至氣海 玉堂上脘,至清冷淵。逆行至帶脈。凝與手掌少府 少衝。
掌勢: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辯若訥 大成若缺
第十五式 龍戰於野
真氣通五樞 維道 足臨泣 中封 中都 凝氣二間 商陽。
掌勢:剛柔並濟 陰陽相生
第十六式 履霜冰至
氣走任脈,行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裡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承漿。上行至手少陰心經 走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裡 陰郄 ,凝於手掌神門穴。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至陰一招。足踏坤位。手處命門。心中守空字訣,以無意之意發掌,忌狠辣霸道, 殺敵於無形。
第十七式 群龍無首
氣自丹田上行督脈至百會下行任脈,內氣盤旋丹田三週。會於膻中 ,分注任督 帶 衝 陽蹺 陰蹺陽維脈 陰維八脈。凝與手掌之少府 勞宮 大陵。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威力最大一式。沉氣,提氣。真氣凝與雙掌間,陰陽互易。乾坤倒行,沉肩,墜肘,發掌!
第十八式 神龍擺尾
出處:易經履卦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於大君。《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氣走衝脈,經公孫 會陰 陰交 氣衝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回丹田。迴旋於手太陰肺經,凝掌發出。
此式為降龍十八掌中最後一式救命殺招。往往敗中取勝,無往不利。用於劣勢反撲。錯步旋身,雙腳踏玄位,沉肩。右掌自右腋下發出,取敵丹田,左頸,協下要穴。
象棋降龍十八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理,關於象棋,一千個棋者,就有一千種棋風。棋風,顧名思義,指下棋者的個人風格。棋風的形成,與棋者本身的性格 習慣,所擅長的招式 套路,所累積的經驗 視野,所研究的領域 層次,所帶有的思維 戰略等等都有影響。不過就業餘棋手來看,長時間的棋局搏殺必然會養出明顯的個人棋風。...
降龍十八掌都有哪十八掌? 書劍公子
第一式 起手式 見龍在田 出自坤卦,辭曰 見龍在田,大貞 就是說看見龍在田中會有好事發生。這一招掌力霸道異常,為降龍十八掌最強的一招,取名見龍在田,既是說一掌打去,敵人完蛋大吉。第二式飛龍在天 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樣源於周易。辭曰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飛龍即翱翔在天空的龍,飛龍在天,看盡世事,所以...
古有降龍十八掌,今有國畫“十八描”
中國畫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其中,勾法是中國畫最基礎的技法之一,指以筆線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筆畫中稱為線描。以線造型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畫,還是山水畫 花鳥畫,都少不了以線勾勒物象。古代畫家把各種線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種技法,稱 十八描 作為基本程式用於傳授...
古代武功排行榜,“降龍十八掌”最弱,第一你想不到
金庸的 大家都耳熟能詳,而其中各人物的各項絕技更是令人叫絕,下面就仔細分析各人物的獨門祕籍和武功排行,這裡介紹的都是各當家人物的頂級武功,像棍法 拳法就不討論了 十 降龍十八掌 丐幫歷代絕學,此武功成就了洪七公 郭靖 蕭峰和耶律齊等人,按理此功排不了前十,因為 降龍十八掌 代表了金庸先生在武俠文學方...
丐幫和降龍十八掌如何產生的
2017 05 13 17 05 26 最早的丐幫骨幹是秦瓊家和尉遲家的後人 退役的軍官 農村的練子手 不能混淆丐幫和起義農民軍 丐幫正式成立是在唐朝中後期 早先一點的朝代由於經濟上以農業為基礎,政治上嚴格執行 戶籍制度 和缺乏結社自由,農民成為乞丐進城乞討是件很困難的事,而在農村鄉際間進行流竄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