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智慧,清心寡慾,不走邪徑,少說多做

2023-03-17 00:35:36 字數 1931 閱讀 8736

老子認為:道生成萬事萬物而不主宰,德養育萬事萬物而不干涉,一切都順其自然。所以世間萬物才欣欣向榮,各種思想才能如百花開放。

但是老子說的順其自然、清淨無為,並非指讓我們毫不作為,而是要積極地引導,用高明的大政方針,和正確的方式方法去保護和促進其快速、健康地發展。

01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兌”說明它“小而無內”;“門”說明它“可控”,“勤”是勞損的意思,帛書上作“堇”字。“救”是止的意思,

塞住慾念的孔穴,閉起慾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開啟慾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雜的事件,終身都不可停止。

老子最喜歡說無為,這裡也告訴我們要清心寡慾,減少煩惱。其實人是不可能達到無慾的境界,只要活著就會有念頭、想法,至少要滿足生理的需求。可見無慾應該指的是,不要有太多的貪慾,正常的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

我們讀書、思考,或專心於某事時,要能夠主動地排除外界干擾,將私心雜念摒棄在外,認真修煉內心的功夫,靜坐時能做到耳至於聽,心止於浮。

02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若使我稍微有知識,行大道於天下,最擔心會不自覺施為於天下。大道雖然平坦,但有人卻喜歡走邪徑。

每個人面對**,都會不自覺地接近它,希望也可以從中謀利,哪怕沾點光也好。有道之人就可以約束自己,他可以看到隱藏在其中的危險,預知將來可能出現的許多不利因素,所以就會自覺點遠離和抵制這些**。

在大道上走,也許會慢一點,但是不會偏離方向,沒有走上邪路的危險。

03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學道之人修之於身,意志堅定不移,然後施道於天下,無人能夠違背自然之理,只能順從。後代子孫以先輩作為典範,不斷地祭奠、學習。

漢代的蕭何做宰相,為劉邦的一統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又制訂了許多規章制度,也為戰後復甦和重建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所以蕭何退了之後,曹參就說,我不用改變什麼,只要繼續執行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蕭規曹隨的故事。

學習和修道,或者致力於某項事業,首先是難在開端,沒有經驗和知識,沒有資料和幫助,更看不到前途。及至好不容易過了這一關,又會碰到激烈的競爭,感覺好像全世界都與你為敵,想要成功真是千難萬難。

所以凡事能夠堅持下來的,必然是已經克服了許多困難,也被實踐證明自己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不然也走不長久。所以再堅持下去,就很快會見到成效。而自己也自然就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可以幫助其他人少走彎路,人們當然也會懷有感激之情。

04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

老子認為,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同時修道者也要學會抱朴守拙,不可炫耀張揚。

得道者必然是在尋道的路上,遇到過千辛萬苦,也消耗了很多腦力和體力,也得到了知識和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了如何同時修煉內心,不再如以前那麼浮躁和喜歡炫耀。

反過來,自己一知半解卻好為人師,到處賣弄學問,顯示本領,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碰到高手,自以為聰明絕頂,其實只是別人在謙讓。

有一位教授說得好:“能言善辯需要很多技巧,而沉默寡言只需足夠的智慧。”

所以看了幾千年前老子的這兩句話,一點都不淘汰,就可以知道老子的思想有多麼深邃,我們只有勤勉學習,才能不做半瓶子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