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隨
著名中醫眼科學家陳達夫先生學習如何從六經的角度**“眼病”。
在陳達夫先生的內眼結構與六經對應學說的理論指導下,可建立和總結出各種內眼病的**總則及其方藥。舉例如下。
1在脈絡膜屬手少陰心經的理論指導下,建立了**脈絡膜炎的總則為補腎水,以熄心火。其機理在腎水充足,心火不焚,以暢脈絡膜生機。即所謂水火既濟之法。
代表方:駐景丸加減方: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當歸、寒水石、車前子。
方中用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以生腎水;當歸雖溫,而反佐以清腎之寒水石,則可以清心血之熱;再加車前子以引熱下行。
在“心之合脈也”,“諸血者,皆屬於心”的理論指導下,推論出眼中的一切血脈,都屬手少陰心經。
凡眼內出血,無論是視網膜,抑或是葡萄膜,均從手少陰論治,並總結出以下**法: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一、出血期:以涼血止血為主,佐以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同時,又須防備瘀血凝滯,為此創立了新方。
生蒲黃湯:生蒲黃、生地、旱蓮草、丹皮、荊芥炭、鬱金、丹蔘、川芎
方中用丹蔘、丹皮、生地涼血,配川芎則血無過冷之患;用蒲黃、旱蓮草、荊芥炭止血,蒲黃生用而不炒,再加鬱金則血無凝滯之憂。
二、出血靜止後:死血停滯於眼內,又當活血化瘀為要,以免死血阻礙眼內血脈通調及閉塞目中竅道,而致視覺功能發生障礙。
假若死血凝聚成塊或已機化成條束狀,則當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要軟堅散結。
積血過於濃厚者,可選加破血之品。
主方:輕者,桃紅四物湯加味:桃仁、紅花、川芎、當歸、生地、赤芍、旱蓮草、荊芥炭
重者,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殼、桃仁、紅花、牛膝、甘草;
或通竅活血湯:麝香、
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生薑、蔥頭
、大棗、用黃酒煎服(或啤酒代替
)瘀滯時間不長者,可選加三
七、丹蔘、鬱金等,加強活血祛瘀的作用。
若瘀滯久,或瘀滯濃厚者,加五靈脂、三稜、莪術、花蕊石、劉寄奴等破血行瘀之品。
如瘀塊陳舊,有機化趨勢者,加穿山甲、昆布、海藻、谷芽、麥芽、雞內金等,軟堅散結之品。
三、當出血吸收之後:又當治其本,用補腎水之法,以熄心火。用駐景丸加減方,可適當加熟地、阿膠等滋陰補血之品。
2在虹膜、睫狀體、懸韌帶、視網膜、視神經屬足厥陰肝經的理論指導下,建立了以下**法則。
一、虹膜睫狀體炎及其全葡萄膜炎
虹膜睫狀體炎,首先應肯定辨證著眼點在肝經,本著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或從肝經證治,或從其子母關係中去作格一格二的**。
1. 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氣分熱:用龍膽瀉肝湯或小柴胡湯去半夏、姜棗,加薄荷、白芍、夏枯草方。
血分熱:用犀角地黃湯。
前房積血:用龍膽瀉肝湯,加犀角地黃湯。
前房積膿:用龍膽瀉肝湯,選加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大青葉、板藍根、土茯苓等。
2. 慢性虹膜睫狀體炎
用石決明散。大便不燥者,去大黃;頭痛不甚或兼陰虛者,去羌活;虹膜有粘連者,加蒲公英。
3. 全葡萄膜炎:從少陰、厥陰治。
急性者治其標,用龍膽瀉肝湯。
慢性者,標本同治,用龍膽駐景各半方(柴胡、膽草、生地、當歸、黃芩、梔子、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木瓜、三七粉)。
以上二方均可酌加丹蔘、鬱金、丹皮、玄胡等涼血、活血散瘀之品。
二、在睫狀體小帶屬足厥陰肝經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屈光不正的新法則。
古代醫書大多認為遠視是陰虛、病在心腎膽,主以六味地黃丸或地芝丸;近視是陽虛,主以定志丸、千里光散、菊花散等,而應用於臨床,並無多大效果。
陳達夫教授根據西醫解剖學,結合中醫理論,認為近視眼與遠視眼的發病機理,同屬於睫狀體小帶的氣機不利,至使睫狀體小帶的調節失靈,都要用異病同治之法調整其功能。
他在《中醫眼科六經法要》中寫道:“若問睫狀體小帶何以會氣機不利?何以會調節失靈者?則是厥陰肝氣不舒之故耳,蓋西醫學之睫狀體小帶,系隸屬祖國醫學的風輪範圍,故當以補腎調肝之法治之。”
其方定名為屈光不正方(楮實子、菟絲子、木瓜、青皮、茺蔚子、紫河車、寒水石、五味子、秦皮)。
本方是水煎劑,如欲為丸,則當加重數倍。
陰虛有熱者,去紫河車,加枸杞子,並可根據病情,選加鬆節、伸筋草、三七粉等,以舒筋活血。
三、視神經炎及其視神經萎縮
在視神經屬足厥陰肝經,肝腎同治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視神經萎縮的**原則:即有邪者,必先驅其邪,而後扶其正,以免助邪為害,滋肝的同時,應兼補腎,可用駐景丸加減方。
如系寒邪直中,則當散寒固裡,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如系風邪為患,則當驅風開竅,可用陳氏熄風丸;如系風熱為患,則當先驅風清熱,後再補其肝腎不足。
3在房水屬足少陽膽經的理論指導下,創立了青光眼的治法和新方。
青光眼在中醫屬於綠風內障,關於發病機理各有所見解。
《審視瑤函》說是頭風痰溼,火鬱憂思憤怒之故;《東醫寶鑑》說是肺肝的病;《目經大成》認為系風痰激烈交攻。
陳達夫教授根據他臨床實踐研究的結果,認為是屬足少陽膽經與足厥陰肝經的病變。不論是虛是實,都是瞳神前面的膽汁神水在起變化。
患者之所以常看見綠色在飛者,系因綠屬膽汁之色也,或有瞳神散大,或見紅、白色花者,是因膽病連肝,肝風上衝而擾及心肺兩髒的關係。
有風故頭作眩暈,膽病故少陽經的額角痛牽瞳神,株連鼻隔,病屬於實,屬於裡,故主以新制的青光眼方。
一、急性發作:用陳氏熄風丸,以清熱瀉火,息風利竅。亦可用龍膽瀉肝湯,加麻黃、蛇蛻,以瀉肝祛風開玄府。
二、亞急性發作度開角型青光眼早、中期:用沈氏息風湯,以養血而息風。
三、間歇期及晚期:用空青丸,以滋陰瀉火而息風。
四、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症:用石決明散,加麻黃、蛇蛻、防風、鉤藤;重者,用龍膽瀉肝湯,加羚羊角。
4在黃斑屬脾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中心性視網膜炎的基本方:
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木瓜、枸杞、三七粉、炒谷芽、炒麥芽、薏苡仁、雞內金
。其方意在補腎滋肝,醒脾利溼,此係常法。
倘為溼偏重兼有寒邪外束,可用麻杏薏苡甘草湯,以宣肺利脾,待寒溼去後,再服駐景丸加減方。
後期滲出多者,可選加丹蔘、鬱金、甲珠、淮牛膝、山楂等消瘀行滯,軟堅散結之品。
5在玻璃體屬手太陰肺經的理論指導下,制定了視網膜脫離的**原則——大補肺氣。
肺氣充足,玻璃體就會充實,玻璃體充實後,就有力量來支撐視網膜,使之與色素層緊貼。
根據這一原理,制訂**視網膜脫離的處方:生脈散加味(南沙蔘、麥冬、五味子、薏苡仁、木瓜、枸杞)。
根據病情,可選加益氣之品黃芪,補腎化氣之品補骨脂,活血化瘀之品丹蔘、鬱金、三七粉等。
至於玻璃體混濁,則應根據不同致病原因進行**,而總的原則為洩肺金之鬱,補腎元(肺腎為母子關係),瀉虛熱,兼以活血化瘀。
洩肺鬱,如玄蔘、白芨、鬱金等;補腎元,如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枸杞等;瀉腎臟虛熱,如寒水石;活血化瘀,如丹蔘、鬱金等。
6在眼中一切色素應屬中醫學中的足少陰腎經的理論指導下,制訂了**視網膜色素變性方:楮實子、菟絲子、茺蔚子、木瓜、枸杞、三七粉、炒谷芽、炒麥芽、車前子、五味子、河車粉、寒水石、夜明砂、鮮豬肝。
因視網膜屬肝,一切眼中色素屬腎,故本應歸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兩經合病,故應肝腎同治。
從以上學術觀點可以看出,陳達夫教授的學術思想是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既有系統的中醫理論作基礎,又有現代醫學解剖生理知識作指導,並且能夠經受臨床實踐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