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期 貴司有融資上癮症嗎?

2023-03-16 23:40:58 字數 1908 閱讀 6832

前言:一家之言,肯定偏頗,僅供笑談,請勿對號入座。

最近看到一則pr新聞,某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喜提過億元pre c輪融資,連續五年獲得五輪融資。看看股東陣容,不乏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真是很有意思。

看著這熱情洋溢的pr稿,星哥腦子裡想到一個問題,怎麼你融了四輪還不賺錢,還要融第五輪呢?

莫非融資會上癮?

看了很多的ivd公司招股書,你會發現有很多公司其實根本不需要融資,或者只融資了一輪,隨手舉幾個例子,新產業生物就融過一輪,剛剛申報科創板的東方基因和杭州奧泰只融過一輪,菲鵬生物也只融過一輪。可為啥很多公司融了一輪又一輪呢?

融資真的會上癮!

問一個小問題,公司賺個3000萬淨利潤容易,還是融資拿個3000萬容易?

答案不言而喻。公司賺個3000萬,以我們比較紅火的ivd行業為例,至少需要做到1億營收,公司至少200人,需要完善的體系支撐,包括儀器和試劑研發、生產、qa、qc、註冊、銷售、市場、售後、倉儲等等…… 還有經銷商渠道,各地辦事處,各家醫院上上下下的關係維護,真的是要多麻煩有多麻煩,還要時時刻刻注意成本控制,稍不留神就虧損。

而融資個3000萬,那就容易多了,幾個牛人搭個班子,一份靚麗的ppt,路演一圈,找幾個投資機構,談談協議條款,尤其在前幾年,真不算什麼難事。

拿到的錢太容易會有一個什麼情況呢?那就是不太會把這錢當回事。

看過一個案例,明明整個公司一臺液相色譜就夠了,只要提前預約,規劃好使用時間,一點問題沒有,但是研發部門和qc部門為了省事,不用樓上樓下跑和提前預約,整個公司買了三臺。這家公司也是融資好幾輪的,發展迅速的明星專案。

星哥私下想想,如果這個錢是自己白手起家,一分一釐賺來的,他們會用的這麼隨意嗎?如果他們在諸多成本和費用控制上多加註意,會需要這麼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嗎?

那句所謂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太珍惜。當對融資這個容易拿的錢形成了依賴,部分公司很難有壓力和動力去控制成本,反正先花了再說,不夠了老闆再去融。

舉一個星哥見過的例子,當年聽到老東家杭州艾康的國內血糖儀銷售抱怨,說公司不願意投入資源去做當地大三甲醫院的kol建設,所以公司在三甲醫院基本沒動靜,主要銷售來自三甲以下醫院。但是你看y公司上市以後,手上大把錢,新建立血糖儀事業部,勢頭很猛,和多家三甲醫院達成了合作,你要知道進這些三甲醫院是要砸錢開路的。可是過了五年之後,你再看,y公司的血糖儀事業部基本沒啥動靜了,也不知道前期的投入有沒有收回。反而是精打細算、嚴控生產成本和市場投入的艾康在國內血糖儀市場穩步增長,真是佩服林家兄弟的管理。

最近一位朋友參與的專案成功拿到pre a輪融資,在資本寒冬的嚴峻形勢下,顯得尤為可貴。朋友**裡聊起來這個錢算了算有點不太夠,勉強撐到拿證,想把估值提一提,再融一點。

其實估值是一個很有彈性的尺子,你怎麼提都可以,關鍵是公司有了什麼進展,能支撐你估值的提升。一旦融資上癮可就麻煩了,to c模式挺好,to b模式也不錯,但是最好不要成為to vc/pe模式。

如果一個專案融了一輪又一輪,創始人是不是該想想專案是不是有問題,是在創造價值還是毀滅價值。公司內部的運營管理是不是有提升的空間?哪些錢該花,哪些錢可以省?本科生能做的工作一定要用博士生嗎?辦公室裝修一定要高階大氣上檔次嗎?

看看這一地雞毛的共享單車墳場吧。

融資會上癮,得戒!

作者丨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