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冬天,絕美至極!

2023-03-16 23:25:48 字數 2034 閱讀 8735

《壽陽曲·江天暮雪》

馬致遠天將暮,雪亂舞,

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

釣魚人一蓑歸去。

這首小令以“天將暮”起筆,點明時間,為整個畫面鋪墊了一層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調。第二句“雪亂舞”,筆鋒承接上句,緊扣題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駐馬聽·吹》

白樸裂石穿雲,玉管宜橫清更潔。

霜天沙漠,鷓鴣風裡欲偏斜。

鳳凰臺上暮雲遮,梅花驚作黃昏雪。

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寫出了三個階段笛聲的變化特點:起處的突兀,中間的豐富,結尾的餘韻;更以豐富的聯想,貼切的比喻,生動的誇張,自然巧妙、毫無斧鑿之痕的用典寫出了自己對笛曲的獨特感受。

《水仙子·詠雪》

喬吉冷無香柳絮撲將來,

凍成片梨花拂不開,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銀稜了東大海,

探梅的心噤難捱。

面甕兒裡袁安舍,

鹽堆兒里黨尉宅,

粉缸兒裡舞榭歌臺。

曲子開頭寫大雪如冰冷無香的柳絮撲向大地,又如凍成片的梨花。接著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進一層烘托飛雪之大。從撲面飛來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遠及近,凡高到低,盡情描摹,面對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氣,那些喜歡踏雪賞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語,生動形象,把用典與俗語巧妙地融合於一起,別具藝術魅力。

《蟾宮曲·雪》

薛昂夫天仙碧玉瓊瑤,

點點揚花,片片鵝毛。

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

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

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小令主要運用了比喻、用典、反問等手法。開篇用三個妙喻領起,把漫天飛舞的大雪,比作是仙女灑下的晶瑩潔白的美玉,又似點點揚花,片片鵝毛,飄逸靈動,無限嫵媚,寫得美豔奇絕;再用“訪戴歸來”,“尋梅懶去”與雪相關的典故,讓人感動,使雪境更具魅力;以反問作結,引發讀者的思考耐人尋味。

《憑欄人.寄征衣》

姚燧欲寄君衣君不還,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

此曲寫妻子想給外出的丈夫寄衣時的複雜心情;不寄衣怕夫挨冷,寄去又怕丈夫不歸,以免有“悔叫夫婿覓封侯”之悔。這首小令在構思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閨婦在寒冬到來時給遠方徵人寄軍衣的矛盾心理的刻畫,表現了婦人的複雜微妙的心理,寄與不寄都滲透了深摯的感情。

《殿前歡·梅花》

景元啟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紗。

逃禪老筆應難畫,別樣清佳。

據胡床再看咱。

山妻罵,為甚情牽掛?

大都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作者說自己與梅花渾成一體,無法分辨,蘊含著以梅花高尚純潔的品格自喻的用意。此曲前段用語典雅,後段用語通俗,在描繪中滲和著哲理,這在散曲中別開生面。

元曲中的冬天,絕美至極!

壽陽曲 江天暮雪 馬致遠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這首小令以 天將暮 起筆,點明時間,為整個畫面鋪墊了一層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調。借雪之 亂舞 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駐馬聽 吹 白樸裂石穿雲,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