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六不治,怎麼樣的病人是無可救藥的?

2023-03-16 23:25:44 字數 1915 閱讀 7260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曰:“人之所病,疾病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

輕身重財,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

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

形贏不能服藥,**治也;

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

大體解釋一下:

人所患疾病,病種多樣,原因複雜,難以判斷,而醫生對疾病的認識還不夠,**的手段和方法跟不上疾病的變幻。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句話用在當今,依然適用。所以並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治好的,相反,大多數病種由於當前醫療條件的限制,是治不好的。所以古人提出“六不治”,即以下六種情況,是無法**的:

一是狂妄、驕橫、不講道理、不遵醫囑的人:目前的醫患關係緊張程度,估計古人永遠也無法理解,這裡既有部分醫生貪婪成性、態度惡劣、不負責任等原因,也確實存在部分患者過度蠻橫,“治好是應該的,治不好就是醫生沒本事”的思想在有些人心裡早已經根深蒂固。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不遵醫囑才是重中之重,現在的科技發達,網際網路技術先進,很多人隨便上網查查就自以為半個醫生,擅自改變醫囑亂用藥的現象時常存在,這種情況治不好病那是自然。此為一不治。

二是輕身重財的人:這個好理解,無需特殊解釋,很多人得病了怕花錢或怕耽誤掙錢一直拖著,諱疾忌醫,等到病情嚴重的時候才想著**,那時已經晚了。也有很多人動輒幾千上萬的去吃飯、娛樂、美容等,花錢從不手軟,可到了醫院花幾

十、幾百塊錢卻能心疼的直咬牙,抓著“藥物的成本是多少,賣給他們是多少”等問題不放,卻不知任何東西的成本和賣價都會相差很多倍,況且又有多少東西能像藥物研發時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這些成本又是多少?為了省錢很多人選擇拿著處方到外面買藥,買到成分一樣**卻便宜很多的就暗自欣喜,殊不知進口藥和國產藥、同一成分不同廠家的藥物,療效是可以相差無數倍的,萬一買的假的就更不用說了。當然,有的人是迫於家庭條件限制,可以理解,這需要與醫生溝通,讓醫生替你選擇**相對適中、療效相對可以的藥物。此為二不治,解決辦法需要患者正確的認識,也需要醫生的積極配合和解釋,更需要國家來逐漸完善醫保制度,讓“因病致窮”的現象得以改善,讓百姓可以花更少的錢看更好的病,相信會越來越好。

三是生活無節制,飲食無度,好逸惡勞的人:很多疾病不是一下子就得上的,而是長期的不健康生活,又缺乏適當的鍛鍊,日積月累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當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得病容易治病難,如果病後依然不加重視,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藥物不是萬能的,有時候藥物所能解決的只是燃眉之急,“陰平陽祕,精神乃至”,“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即只有讓自己陰陽調和了,正氣充足了,才能保證良好的精神狀況,才能保證疾病無法纏身!

四是陰陽錯亂,臟腑衰竭的人:這個不需要特殊解釋了,大限已至,華佗在世也無力迴天的時候,就不要讓患者再遭受搶救所帶來的痛苦了。這點需要患者家屬的配合,有時候不搶救是無法被理解的。

五是身體極度虛弱、不能服藥亦或是無法承受藥物不良反應的人:古代可沒有什麼打針掛水,不能服藥就沒辦法**,放到時下,可能結果會有不同。至於無法承受藥物不良反應的人,大致同第四點了。

六是隻相信鬼神、不信任醫學的人:字面意思就不解釋了,其實很多人的用藥和養生誤區也屬於此種情況。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患者得病首先選擇的**方式不是藥物,而是保健品;沒病的卻經常吃藥,美其名曰,預防疾病。吃藥的是沒病的,有病的卻不吃藥,這是多麼可悲的現象啊!現在的保健品,都把它的功效誇大的幾百幾千倍,恨不得說它能治百病,稍微頭腦清醒點的人都能知道這是騙人的,可偏偏總是有很多很多的人上當!這難道不是“信巫不信醫”嗎?

這篇文章旨在告訴大家:醫患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站在統一戰線,應對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祛除病魔,保衛健康!

醫生不是天使,更不是魔鬼,大部分醫生是好的,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員,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會有,不排除這個隊伍裡也存在害群之馬,但想想,其他行業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