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苔蘚大樂趣,手把手教你如何養護苔蘚

2023-03-16 23:25:39 字數 2032 閱讀 2523

“苔者,至賤易生之物,然亦有時作難,遇階砌新築,冀其速生者,彼必故意遲之,以示難得。”

苔蘚隨處可見,挖來一些青翠、茂盛的苔皮,散鋪在潮溼的土壤之上,再放置於陰暗之處,勤灑水,不過幾日就可以“撫觀碧茸可愛”了。

而它又幾乎是百搭。既可以鋪在蘭花、菖蒲底下,既能蓄水,保持花盆清潔,又能襯得花木更加雅緻。也可以尋一隻殘碗,或者放置於古磚之上,如同青山嫵媚,自稱案頭一景。

作為最古老、最原始的植物,它沒有進化史,也沒有演變的過程,一直是一種卑微的存在,在花花草草之間,做著陪襯。​

然而在多情而細膩的古人的絮絮叨叨裡,它從未缺席。

大約於漢朝時期,它開始出現在詩人的描寫裡。他們借苔來抒自己不得志,備受冷落的情緒。古人對苔蘚的認識,在唐朝時候達到了一個高峰,全唐詩中寫到苔蘚的詩歌就有1500多首。

詩人宋之問去幽林裡拜訪僧侶朋友,友人不在,他仍是細細描繪了當時所見,“房中無俗物,林下有青苔。”在他眼中,青苔和俗物相對立的存在。這樣的房間韋應物也見過,它是“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氣微。”而王昌齡見過的那個禪房更絕,苔蘚已經長到了屋子裡,“棕櫚花滿院,苔蘚入閒房。”

​對於苔蘚的喜愛,從深山老林蔓延到文人的居所之中。

苔蘚,屬於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無花,無種子,以孢子繁殖,在全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中國約有2800多種,苔蘚能作為監測空氣汙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它喜歡潮溼環境,特別不耐乾旱及乾燥,忌桑拿般的高溫潮溼。苔蘚綜合適應溫度為15~28攝氏度,但最佳的養殖溫度為22~25攝氏度。

採集苔蘚非常簡單,它不像花草樹木一樣深深扎進土裡。只需用採集鏟輕輕將苔蘚帶土剷起,裝進袋中保溼取回。

​當你剛把苔蘚帶回來時,小心將其根部的雜質和多餘的土去掉,再將其與花盆黃土緊密貼合,澆透水後放置陰涼潮溼的地方養護,平時每條噴水保持溼。

​此外,苔蘚剛栽植時競爭能力很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剛栽植時應加強除草。日常的養護就要注意溫度,不要陽光直射,放在通風處(以防滋生細菌)。冬天要把苔蘚拿到房間來。

有可能在嚴寒中苔蘚表面上看像是枯萎了,但只要溫度合適它又會恢復生機的。

​平時無須施肥,噴水的話每天都可以適量地噴一些。苔蘚還是很好養的,畢竟**自然,生命力彪悍。

在盆景的表面植入從山間來的苔蘚,有幾種常見的方法:

方法1:接種法

黃土野外採集的苔蘚回家和上泥土加入適當的水和少許澱粉用攪拌機打成糊狀,可直接塗刷在花盆泥土表面或盆景樹幹、樹根上。也可直接刷在假山石頭上,然後保持陰涼溼潤大約兩週時間就長出漂亮的苔蘚,如再在上面鋪上一層稻草效果會更好。

方法2:快速上苔法

將製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裡浸泡數日,然後用山芋或馬鈴薯粉均勻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溼雜草覆蓋放在潮溼處,每天噴水,一週左右即可生苔。

方法三:自然上苔法

將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經常澆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溼,放在見天不見陽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我們以菖蒲為例,來具體講述一下操作:

​第一步:選擇苔蘚

“真蘚”在乾燥的環境下,聚整合百綠色和灰綠色的群落,莖長1釐米左右。葉為闊卵型,長度約為0.5-1mm,多層覆蓋為鱗狀,葉頂端尖銳。由於易養護,常用於園藝製作。

第二布:選擇方法

播苔法,主要是利用苔蘚可以由葉子增殖的原理來展開。首先,將網購或採摘來的苔蘚洗乾淨,用剪刀將用作種子的苔蘚底部上多餘的土壤除去。其次,將苔蘚再次洗乾淨,擰乾水分,放到室外或陽臺上晾晒幾天。

​再次,將晾乾後的苔蘚分散揉碎或用剪刀剪碎,不重疊地均勻撒播在菖蒲草周圍的土面上,再少量撒點顆粒土在苔蘚上。最後用報紙或面巾紙覆蓋其表面,給予充分的水分,放置在通風陰涼處,能浸潤到夜露和雨水更佳。一到兩個月後便會發出新芽。

最後,苔蘚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0-30度。夏季或冬季室內使用空調是,避免被直接冷、暖風。

當然,以此類方法推苔蘚還能上牆。我們再延伸來看看,非常有趣:

1.挖來一塊苔蘚,帶上泥土沒關係的!

二、放進榨汁機裡

三、倒入酸奶或牛奶,啤酒,水,和一點糖。榨汁機工作

四、將混合物調勻,可以加入玉米糖漿幫助,知道你滿意!

五、可以用刷子畫你喜歡的畫了,在牆上,或是其他地方。

六、畫好後記得每週噴一次水,14天你就會收穫一幅美景,生機勃勃的美景。

​撰文 | 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