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裘沛然的幾則名方

2023-03-16 23:20:54 字數 1612 閱讀 7212

裘沛然(1913年—2010年5月3日),中國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終身教授。裘沛然長期從事中醫教育和中醫理論、臨床研究,在中醫基礎理論、各家學說、經絡、傷寒溫病、養生諸領域頗多見解,對內科疑難病的**亦頗具心得,為培養中醫人才作出了貢獻。中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副主編。

一、補洩理腎湯

組成:黃芪30~50g 巴戟肉15g 黃柏15g 黑大豆15~30g 大棗5~10枚 牡蠣30~50g 土茯苓20~30g 澤瀉15~20g

用法:每日煎服1帖。

功能:益氣補腎,行水洩濁。

適應徵: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者。

二、頭風寧方

組成:制半夏30g 大蜈蚣5條 細辛12g 川芎60g 當歸45g 熟地60g 枸杞子30g 山藥50g 生白朮45g 白芷30g 龍膽草30g 熟附塊24g 全蠍15g 遠志15g茯苓60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日2次,每次4.5g,開水送服。

功能:燮理陰陽,祛風清頭目。

適應徵:正偏頭痛,眩暈。

三、慢性胃炎方

組成:黨蔘18g 甘草6g 高良薑9g 制香附12g 黃連9g 制半夏15g 延胡索15g牡蠣30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疏肝和胃,降逆消痞。

適應徵:各種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四、小青龍湯加減方

組成:麻黃12~15g 桂枝10~20g 細辛6~12g 乾薑9~15g 龍膽草9~15g 黃芩12~30g 甘草9~15g 五味子9~12g 桃、杏仁各12g 制半夏15g 紫菀15g 前胡12g 枳殼15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溫肺化飲,清化痰濁。

適應徵:各種急慢性支氣管炎及哮喘。

五、炙甘草湯加味方

組成:炙甘草30~45g 黨蔘12~30g 生地30g 桂枝9~30g 阿膠9~15g 麥冬12~15g 麻仁10~12g 大棗7~10g 生薑3~9g 苦蔘15~20g 丹蔘15~30g 黃連9~12g

用法:每日水煎1帖。

功能:寧心定志,調整心律。

適應徵:各種心律紊亂,心肌炎後遺症,及各種心臟病。

國醫大師裘沛然的幾則名方

裘沛然 1913年 2010年5月3日 中國國醫大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終身教授。裘沛然長期從事中醫教育和中醫理論 臨床研究,在中醫基礎理論 各家學說 經絡 傷寒溫病 養生諸領域頗多見解,對內科疑難病的 亦頗具心得,為培養中醫人才作出了貢獻。中國特大型綜合性辭典 大辭海 的副主編。一...

國醫大師裘沛然的幾則名方

一 補洩理腎湯 組成 黃芪30 50g巴戟肉15g黃柏15g黑大豆15 30g大棗5 10枚牡蠣30 50g土茯苓20 30g澤瀉15 20g 用法 每日煎服1帖。功能 益氣補腎,行水洩濁。適應徵 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者。二 頭風寧方 組成 制半夏30g大蜈蚣...

訪中國首屆國醫大師裘沛然之子 裘端常

裘端常 主任醫師 教授 中國首屆國醫大師 著名中醫學家裘沛然之子,裘沛然學術經驗傳承人,深得其父親寶貴學術精華和豐富經驗之傳。交大醫學院仁濟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在四十餘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 經驗。擅長各種腫瘤及術後的中醫 和調理。類風關 頑固性咳喘 疑難的胃腸道疾病 冠...

心律紊亂 國醫大師裘沛然醫案

張 男,42歲。患者10餘年前有血吸蟲病史,後經銻劑 繼因勞累過度,先後罹患乙型肝炎 膽囊炎,心肌炎等。曾多次發作室上性心動過速,經常應用西地蘭等強心劑。此次又因 室速 發作,在外院用西地蘭無效,後改用異搏定靜注後好轉。刻下訴心悸,胸前區隱隱作痛,出冷汗,右耳鳴,夜不能安臥。聽診心率85次 分,律不...

國醫大師裘沛然細說艾灸治病

熒熒艾火起膏肓 裘沛然細說艾灸治病基本法 中醫刺激經絡的方法有很多種,時下艾灸法備受普通百姓的青睞,除了其特殊的療效之外,還 在於它的專業性要求不高,便於家庭操作。裘沛然教授對艾灸法也是情有獨鍾,在 壺天散墨 裘沛然醫論集 中,他這樣寫道 我國醫學中的灸法,是歷經幾千 年臨床實踐驗證有效的一種醫療方...

國醫大師裘沛然,經方一劑治高熱!

醫家簡介裘沛然 1913 2010年 原名維龍,男,漢族,浙江寧波慈溪人。首屆國醫大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終身教授。裘沛然長期從事中醫教育和中醫理論 臨床研究,在中醫基礎理論 各家學說 經絡 傷寒溫病 養生諸領域頗多見解,對內科疑難病的 亦頗具心得,為培養中醫人才做出了貢獻。中國特大...

國醫大師裘沛然 精湛的治療方法,體現在這幾方面!

首屆國醫大師裘沛然,著名的中醫學專家,精通醫道,善治疑難雜症,臨床經驗豐富。長期從事於中醫教育和中醫理論 臨床研究,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對患者而言,精湛的 方法,是疾病得以 的保障之一 對醫者而言,尋求精湛的 方法,是他們畢生所願。但精湛的 方法該如何獲得?且聽國醫大師裘沛然來分析!一 無損傷...

國醫大師裘沛然談從醫六十餘年的教訓,值得學習

瘦因吟過萬山歸 是清代著名詩人黃仲則的詩句。它深刻地揭示了治學的艱鉅性,揭示我們研究學問者既要讀萬卷書 還要行萬里路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1934年畢業後即於是年開業行醫,當時我對中醫學的造詣是頗為自許的。自以為除了學過各門課程之外,還看過不少醫書,僅舉傷寒一類而言,當時已研讀過數十家著作。溫病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