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市場出現了新的變化,是追逐市場的新變化,還是堅守那些不變的資產?
“與其試圖去**未來會如何變化,還不如去思考什麼會穩定不變”。@堅信價值 做了一個比較大膽的**,認為未來10年硬資產將會是回報最高的資產,這會成為現實嗎?
硬資產應該怎麼定義呢?@堅信價值 給出了一個很簡潔的標準:硬資產的投資價值來自於壽命長的固定資產。這個標準非常實用,兩個關鍵字是固定資產和壽命長。
在@堅信價值的雪球訪談中,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本文為雪球人氣使用者、資深美股投資達人@堅信價值的雪球訪談實錄。
什麼是硬資產?硬資產的投資價值如何?
雪球使用者@投資創造美好生活:中國聯通等電信企業,擁有大量的如基站、裝置等資產,算不算硬資產?
@堅信價值:電信“裝置”是非常快被淘汰的,肯定不屬於硬資產。如果是鐵塔、基站、天線的物業,則是很有價值的,但是這些未來都傾向於剝離給第三方。
雪球使用者@物不足智不明:熊貓大俠,怎麼理解“硬”?招商公路,中國鐵塔,京滬高鐵,長江電力,大秦鐵路。。。哪個更硬?
@堅信價值:預期壽命越長、需求越不容易過時、持續維護開支越小,資產越硬。
雪球使用者@just2jason:請教供暖行業,比如聯美控股等,您怎麼看?是否屬於硬資產?
雪球使用者@天生不是情人:a股高速股、水電股,h股的中國鐵塔,都屬於您說的硬資產嗎?長期投資價值如何?
@堅信價值:從技術形態上說,收費公路、水電站、無線鐵塔都屬於硬資產,收入模式也與國外類 似。但是,在具體的收入定價、提價模式,以及所有者權益的長期保護上,會有一些差 別。因為這些不確定性,國內更高的資金成本,以及管理層、大股東對小股東權益沒有那 麼上心,在估值上與國外同類優秀資產相比,應該有比較大的折扣才划算。
雪球使用者@天生不是情人:對於中國的一些公用事業股,例如水電,高速,鐵路,由於關係國計民生,又是國資控股,導致無法提價,是否因此並不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
@堅信價值:如果股價並沒有反映提價的預期,那麼“無法提價”不見得就沒有投資價值。另外,“不能永續收費”也不見得就沒有投資價值,只要現金流夠充沛,大股東不亂投資,其實一家公司在20年以後的收入折現到現在,對當前價值並沒有多大影響。也就是說,即使只有20年產權保障,也是可能有價值的。
雪球使用者@風雨夜歸豬:水電**受到調控,不能隨意漲價。高速路有收費年限。在這樣的困境下,這兩種硬資產有投資價值嗎?
@堅信價值:只要這些都反映在****裡,就沒有問題。比如一條高速公路只剩下5年收費期了,而且未來都不允許提價,只要****合適,或者我對未來車流量有跟市場不一樣的看法,我一樣可以有足夠高的回報。
雪球使用者@mario:境內的公用事業長期難漲價,有時還降價。同時境外長期穩定漲價,造成境內外價差越來越大。這樣的分化有什麼可能收窄嗎?
@堅信價值:國外供電收費其實一直在下降。其實,國外的供電公司收費,在扣除物價通脹後是長期下降的。不是自願下降,而是在授予專營權時提出的要求。你說的“漲價”,估計指的是指總電價,但是這個鍋公用事業公司是不背的,因為電價的大頭是發電成本和稅費,而發電這個環節是不受管制的,也是與供電公司分開的,不屬於公用事業。要背的話,這個鍋應該在普京的頭上,因為天然氣是發電的最大一塊成本。供電公司收取的實際只是電價裡的一部分,供電費用。國外做供電的公用事業公司,現在要增加收入和利潤,其實原理跟可口可樂的裝瓶商差不多。雖然單戶平均收費下降,但是城市住戶是不斷上升的。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圈供電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客戶人數上升帶來的純利潤足以抵消降價帶來的損失。
雪球使用者@投資創造美好生活:請問,硬資產包不包括機場,怎麼看白雲機場和深圳機場這兩隻**,謝謝。
@堅信價值:硬資產當然包括機場。機場是一種稀缺位置的商業收租地產,免稅店收入佔大頭。所以,國際航班的多少,非常重要。而且,不能把機場當作弱週期、不受經濟影響的基礎設施來估值。過了高成長期之後,週期性還是比較強的。
雪球使用者@張古痴:硬資產跑贏指數的概率不大吧,可以配置一部分硬資產做防守,您覺得呢?
@堅信價值:迄今為止,硬資產是長期回報最高的資產種類。未來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但是說用來做防守,似乎不太恰當。
雪球使用者@uu9527:巴菲特公佈了最新的十大持倉,會給我們什麼啟示?或者 說如果換成在a股,巴老可能持有什麼公司?
@堅信價值:巴菲特的最大持倉其實是bnsf鐵路(一個貨運鐵路公司),第二大持倉應該是bh能源(一家供電、供氣的公用事業公司),第三才是蘋果 。其他的持倉裡,銀行股佔了很大比例。對應a股,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一些耳熟能詳的對標,不過只有巴菲特知道自己會持有什麼公司。而且,如果是他買,肯定只會在能對管理層有所影響力的前提下才會買。
疫情對硬資產的影響?
雪球使用者@ricky:有哪些業績不受疫情影響的硬資產?
@堅信價值:硬資產主要兩大類,商業地產和基礎設施。這兩類裡,大部分商業地產是週期性比較強的,比如寫字樓、購物中心。在國外已經創造出一些週期性比較弱的商業地產品類,比如資料中心(指的是資料中心的房東,而不是租戶和運營方)、無線鐵塔,醫院、診所、醫藥公司實驗室物業。國內未來應該也會模仿,但是現在還比較少。基礎設施方面,交通類的肯定是會受影響的,只有公用事業類的(比如供電、供氣)才會需求端波動小一些。
@雪球使用者@ricky:國內的機場和高速,理論上也受疫情衝擊影響大,你認為影響會持續多久?會有多大?
@堅信價值:對於機場和高速來說,我認為疫情對價值是沒有永久性影響的,只是一次性損失了一段時間的收入,相當於一個債券少給你一年利息。這些硬資產,主要的“固定成本”是虛擬的所謂折舊成本,收費員之類的成本是小菜一碟,這是與其他行業最大區別。普通的公司,如果一段時間收入下降,不只是少了這一段時間收入,很可能之後也再也恢復不了元氣。
關於硬資產類的**配置
雪球使用者@祁門紅:港股上市的內陸公用事業股(估值極低但政策風險高)和長江基建有長期配置的價值嘛?
@堅信價值:長江基建集團有長期配置價值。暫時來說,比較少內陸的“公用事業”是上市的。要注意的是,發電企業其實並不屬於“公用事業”,完全是b2b的業務,不對接平民百姓,而是賣電給電網和供電公司,而後者暫時並沒有上市。供氣、自來水、汙水處理,有些業務是在上市公司裡的,但是“公用事業”部分不一定是賺錢的,往往是靠搭配的b2b業務(比如工業用氣)來賺錢。
雪球使用者@水果蔬菜都愛:大俠,中國內陸的硬資產裡面,您比較看好哪些?
@堅信價值:上海機場和長江電力可以看看。
雪球使用者@qliukt0:請問下您對北美一些鐵路公司(e.g., csx, cp, nsc, unp)的投資價值怎麼看。我的一個擔心是說,目前這些鐵路主要是運輸煤炭,將來會不會煤使用越來越少,讓這些鐵路公司失去很多生意?
@堅信價值:這個問題有人在股東大會上問過巴菲特,他的回答是,有些線路就是隻有單一用途的,如果煤炭運量下降,那這些線路就並沒有其他使用價值。我覺得關鍵不是未來運量會不會下降,而是下降到0之前的這幾十年能不能賺到足夠多的利潤,擠出足夠多的牛奶。
雪球使用者@名偵探巴菲亮:聊聊長江基建,你2020年對長建有些什麼期待。
@堅信價值:2020年期待長江基建集團分拆英國業務在倫敦上市。
雪球使用者@黑白郎君e:對於資產累積不夠豐厚,卻有長期現金淨流入的年輕投資者來說,您認為硬資產投資是否適合加槓桿預支未來收入進行即期投資,長期收益率大概能夠覆蓋多少利率的資金成本?
@堅信價值:我覺得年輕投資者最佳的槓桿是首套房的按揭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