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痛風”一詞是在南北朝的醫學典籍裡,中醫將痛風歸於“痛痺”證。而世界上最早對痛風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40年的古埃及。西醫學的鼻祖、古希臘的名醫希波克拉底曾描述痛風是一種“不能行走的病”,並且指出痛風是富者的關節炎,而風溼則是貧者的關節炎。
自古以來,痛風被稱作是一種“富貴病”和“帝王病”,因為此症好發於富貴者或者帝王將相。比如羅馬皇帝查爾斯五世、西班牙菲利普二世、法國的歷史上二十位國王中的多數人、英國歷史上的亨利七世和八世都是痛風病的患者,中國歷史上的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不能行走和騎馬領兵上陣。在過去的年代,只有每餐吃大魚大肉的達官貴人才會得痛風病,而每天以粗茶淡飯度日的人反而與痛風無緣,所以這個病被冠於“富貴病”之稱。痛風病有遺傳特徵,往往在一個家族中有很多男性成員都可能罹患此症。痛風病與富裕的生活狀況和遺傳有關,這是其第一個特徵。
痛風病的發生與性別有關,這是其第二個特徵。痛風的絕大部分患者都是中年男性,男性患者佔發病總人數中的百分之九十五,只有大約百分之五的患者是女性,而且也只發生在更年期後。
痛風病的發作與飲食有關,這是其第三個特徵。人們發現飲酒往往是痛風發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常吃某些食物,尤其是海鮮肉類食物也容易發作痛風。
一位患者如果半夜裡突然發生腳大拇趾的末節關節(第一跖趾關節)像針扎樣、噬咬樣的劇烈疼痛,往往是痛風急性發作的典型表現。除了第一跖趾關節,其它關節,比如足背、踝關節、膝關節甚至腕關節、臂關節也可以累及。關節疼痛的發生往往是由下而上,由小而大,即從下肢遠端關節開始蔓延到近端關節甚至上肢的關節,從小關節影響到大關節。急性期痛風的發作,可以發現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紅腫,長期的痛風發作可以導致受累關節變形。
痛風引起的關節炎,稱為“痛風性關節炎”。在痛風患者的身上可以出現皮下“痛風石”,比較常見的是在耳廓部位可以出現痛風石。痛風反**作還可以導致腎臟病變,形成腎結石,嚴重者導致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痛風病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現在認識到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根據**不同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風是遺傳因素造成的,是因為患者體內嘌呤代謝酶的缺陷,導致了嘌呤代謝障礙和尿酸排洩障礙;繼發性痛風指繼發於腎臟疾病或某些藥物所致尿酸排洩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病理情況。人通過進食體內有一種叫作嘌呤的物質,嘌呤經過一系列代謝變化,最終形成尿酸。尿酸在人體裡沒有什麼生理功能,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產生的尿酸2/3由腎臟排出,1/3由大腸排出。正常情況下,體內的尿酸是在不斷地生成和排洩,因此它在血液中維持一定的濃度。在嘌呤的合成與分解過程中,有多種酶的參與,由於痛風患者體內嘌呤代謝酶的先天性異常,使嘌呤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生成增加或排出減少,引起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結晶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這些組織器官的炎症反應,這就是痛風病的發作。
通過抽血化驗可以發現痛風患者的血尿酸值升高。急性發作期的患者只是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慢性患者通過放射影像檢查可以發現關節的病變損害。
原發性痛風根據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還無法**,繼發性痛風需要解除原發病理因素來**痛風發作。痛風急性發作時,除了服用消炎止痛藥物外,要服用一種名叫“秋水仙鹼(colchicine)”的特效藥物,將關節內的尿酸結晶排出體外。秋水仙鹼是從一種名叫“秋水仙”的植物中提煉出來的藥物,200年前兩個法國化學家第一次從百合科的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了這種藥物成分,之後逐漸發現了這種含毒性的成分的藥理作用。這種藥物現在被用於抗癌以及緩解痛風的急性發作,因為有較大的毒***,所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用藥。近年來,用於痛風病的**還不斷有新的藥物問世。
對於因為家族遺傳的原因以及飲食因素造成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平時應該服用一種叫做“別嘌呤醇(allopurinol)”的藥物來降低血尿酸水平,預防痛風的發作。別嘌呤醇用於預防痛風的發作,在痛風急性發作時不宜使用此藥,否則會加重症狀。同樣,服用別嘌呤醇也要有醫生的指導。
作為預防痛風發作的措施之一,患者平時要多喝水,多排尿,儘量將血液中多餘的尿酸排出體外。至於飲食控制的問題,對於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士要忌酒,儘量少食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海鮮類和肉類食物含有較多的嘌呤。一般飲食分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類(見附表)。喝骨頭湯,吃火鍋,湯麵上漂浮的那一層泡沫樣的東西含有很多嘌呤,要將其撇棄。
同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一樣,痛風病也被稱作是一種“現代病”和“富貴病”,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密切的關係。生活的富裕,飲食結構的高營養高熱卡誘發了這些疾病的產生,所以說要避免“富貴病”發生的一個基本因素就是做到生活有所節制,飲食有所控制,把富日子當窮日子過。一句話,只有管住自己的嘴才能保住自己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