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擋汽車的換擋控制開關有五種型別:
懷擋按鍵
旋鈕直排
蛇形“檔杆”的專業名詞叫做「操作杆」,老式的手動和自動變速器使用的是機械式操作杆;這種位於扶手箱的位置的操作杆也叫做地排式,不過自動擋和手動擋仍舊存在不同。手動變速器的操作杆是真的在操作內部機械結構,而自動擋汽車即使是老式的蛇形操作杆或直排式也都是“準電子檔杆”。
操作檔杆切換prndslm不同模式時,檔杆實際只是觸發操作指令;該指令由tcu(變速箱電腦)進行研判,控制單元認為操作正確才會執行。但是p擋是個例外,在行駛中如果掛錯了還是會執行操作,說白了還是機械結構;但是倒擋在行駛中掛入是不會被執行的,因為必然會傷車或造成車輛失控,這就是自動擋更先進的原因之一。
圖1:蛇形操作杆
圖2:直排式操作杆
這兩種都屬於機械式的自動擋操作杆,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蛇形操作杆是比較容易誤操作的,因為只是依靠前方的擋板限制;如果行駛中從側面加力則有可能推到其他檔位上,如果是p擋會怎樣呢?
p擋是用過控制駐車棘爪卡入錐輪,限制錐輪和傳動軸的轉動以保證車輛不溜車;行駛中如果結合p擋,結果則是在巨大慣性力的作用下打斷棘爪或造成棘輪斷齒。
所以蛇形操作杆的安全性比較差,這種設計基本都被淘汰了。
剩下的直排式操作杆的安全標準高一些,因為從p擋切換到其他模式,或從d擋切換到r/p都需要按住鎖止按鍵,否則也是切換不了的;只是行駛中如果被惡意按照按鍵切換模式,變速箱仍舊會出現問題,所以電子操作杆逐漸成為主流。
這張說明了自動變速器的執行邏輯,駕駛員給出的操作是需要經過tcu進行研判的——除了p擋。那麼想要徹底解決執行隱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p擋也實現智慧電控;電子操作杆正是進行了這種升級,當然也包括控制程式的智慧化升級。
電子操作杆的p擋控制往往比較特殊,使用直排式電子檔杆的車輛,往往會通過按鍵來控制;行駛中操作按鍵會被認定為錯誤操作,實測過一些熱門品牌的車輛都有這種功能。切換到p擋只會退回到n(空擋),切換到r也會退回到n,這就不用擔心任何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車輛失控問題了,電子檔杆怎麼樣呢?
哪種電子操作杆的使用體驗最好呢?
直排式電子操作杆仍舊是體驗很好的型別之一,因為長期使用的手動擋和機械直排擋的司機畢竟有很多,操作習慣養成則很難再改了。所以直排電子檔杆的操作感個人認為仍舊最好,手搭在上面總不會感覺到累。而且造型也可以非常精緻,是汽車內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適合以長途通勤為主的電子操作杆是“懷擋”,這種操作杆主要流行於北美的汽車;所謂“懷擋”指檔杆位於方向盤的後方,在雨刮器的同側。這種設計的優勢是“伸手就能換擋”,雙手握方向盤時的操作便利性挺高。不過頻繁換擋就有些累了。這種檔杆目前只有少數豪華品牌車輛使用。
使用體驗比較差的操作模式有兩種:
使用按鍵換擋的車輛比較少,曾經是林肯汽車用這種設計,按鍵整合在中控臺中間的車機左側,操作起來的“動作比較大”,使用感受真的是比較差;其次則是別克的昂科旗也用這種設計,不過按鍵佈局在中間扶手位置,操作的感受不算差了,只是還是沒有電子操作杆控制起來遊刃有餘。
再次則是如比亞迪品牌的電動客車使用按鍵換擋,電動汽車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即使是長時間d擋停車,電機也沒有怠速的概念,所以不用頻繁的切換rnd。
旋鈕式換擋使用的品牌也比較多,早期的寶駿310/510、長安奔奔、眾泰t、路虎汽車喜歡用這種設計;旋鈕換擋用習慣了倒是也能比較精準,只是扭動旋鈕的操作感並不是很理想,這種設計也更適合新能源汽車,對於換擋頻率較高的燃油車而言還是差了一些。
主流的自動擋操作模式就是這幾種了,體驗比較好的還是哈弗、比亞迪、吉利、長安、寶馬、賓士的直排電子杆或懷擋。
再講解一個重要的安全性升級
電子檔杆之所以成為主流,原因不僅僅是能防止誤掛p/r,或者感覺更美觀——重點在於可以“聯動”。
開啟車門退回p擋
鬆開安全帶退回p擋
或者進行上述操作時,變速器不僅能退回p擋,而且還會自動駐車(拉手剎);這兩種模式只有電子檔杆能做到!機械手剎是做不到的,因為沒有電控系統會操作機械操作杆移動。
所以電子檔杆幫助了一些粗心大意的司機,防止開啟車門後溜車而出現危險情況;那麼在加上這個優勢的話,電子檔杆是不是比機械操作杆安全得多了呢?
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