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薄荷,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我們都吃過涼涼的薄荷糖,用過薄荷牙膏刷牙,打盹時會用清涼油……這些都是新增了薄荷成分。
中醫認為,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等功效。
《神農本草經》曰:“薄荷氣味辛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
《本草綱目》言:“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
臨床運用
薄荷芳香又帶清涼,芳香能夠除溼醒脾胃,清涼可以透熱去火,所以有火熱,脾胃又不好的,甚至感冒的,可以用它。
▶風熱表證
風熱表證的表現主要有發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暢、頭痛、口渴咽痛、脈浮數等。
薄荷辛涼而能透散表邪,清解表熱,《醫學衷中參西錄》雲:“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之要藥。”故風熱表證常用。
本品透散之力較強,有一定的發汗作用,故對於風熱表證無汗或有汗不暢者尤為適宜。臨床上經常與銀花、連翹、荊芥等同用,如治風熱感冒的代表方銀翹散。
還有得了風熱感冒,眼睛癢,老想去抓揉它,一揉眼睛就紅紅的,像兔子一樣,乾乾澀澀的,咽喉也癢癢的。
▶薄荷加菊花泡水
薄荷採新鮮的,菊花到藥店去買,菊花煮好以後,薄荷再放下去,讓它沸騰三十秒就好。
薄荷這味草藥很獨特,千萬別煮太久,煮太久了藥效就跑光了。它的藥力就是那股芳香之氣,中醫治病用的是氣。
▶肝鬱氣滯證
肝主疏洩,性喜條達舒暢。如因情志不遂,或因病邪侵擾,致使肝失疏洩、條達,則會呈現肝氣鬱滯證。
臨床常見如胸脅脹痛、情志鬱悶,善嘆息,或見咽部異物感,在婦人還會有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薄荷能疏肝解鬱,可用於肝鬱氣滯證。
《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鬱。”輕證薄荷可疏其鬱滯,重者多輔佐柴胡等品而建功。如名方逍遙散中就應用了薄荷,配柴胡、白芍同用。
▶頭面五官諸疾
風性輕揚上行,易襲陽位,易上攻頭面,呈現如頭痛、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牙痛、咽痛等症狀。薄荷輕揚升浮,可清頭目,利咽喉。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
風熱上攻致使頭痛證時,薄荷常配菊花、白芷治頭痛;可用薄荷、菊花、桑葉、連翹、桔梗各10克,水煎服。
風熱或熱邪上攻,可致牙痛,薄荷10克,大黃10克,生甘草5克,三味藥而已,能夠把牙包裡的火給透出來,牙痛就好了。
▶**瘙癢
薄荷還有一個****瘙癢的作用。
身上癢,一抓抓痕就出來,直接一味薄荷葉搗爛,擦患處就好了,不需要煮,有止癢的作用。
《藥性賦》上說:“薄荷葉宜清風消腫之施。”薄荷能消風癢,所以**的一些風瘡,可以把薄荷搗爛,敷在患處,靠它的辛涼之氣透發出來。
日常保健
▶製茶
薄荷的嫩葉可以直接製成飲品,還可以與茶葉泡製出可口的薄荷茶。薄荷茶可用衝或煮的方式炮製,可以消滯、幫助消化,又可以消除傷風感冒的症狀,可以加糖、蜜糖、果汁、也可以清飲。
▶做枕
夏天用晒乾的薄荷葉做枕頭,清新解暑,便於入睡。特別適合小孩、失眠的人以及老人在夏天使用。
▶入粥
喝粥時在粥里加兩片薄荷葉,趁熱喝下,可以有效**風疹。
▶入湯
做肉湯時加幾片薄荷葉,不僅能去腥味,使湯具有獨特的清香,而且還有清醒頭腦,提升陽氣的作用。
▶自制薄荷露
新鮮的薄荷葉洗乾淨,放鍋裡水煮,用蒸餾的方法就可以製成薄荷露,薄荷露具有疏風止癢、消腫定痛、醒人關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