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被提問支配著的,它比任何語言都能讓人牢記。01金士傑在一段勵志短片中說:按平均年齡來算,若你可以再活60年,就是21900天。他提出問題:
你的人生只剩不到22k時,今天還要做你正在做的事麼?
下一個十年,你會在**?你要在**?
不斷地向自己提問,才能確保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因為你思考什麼問題,你就會往什麼方向行動。
這個提問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在工作及生活中,這種提問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優質的提問不僅是學習和工作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環節。
日本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實踐篇》一書中指出:提問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
事實上,那些成功人士經常向自己提出有創造性、有價值、有新發現的問題,從而促成新的行動,最終導向成功。
也就是說,這個過程如下: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問題的提出經常比解決更重要……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一個新視角考慮老問題,這些都需要富有創造性的想象,而且意味著真正的進步”。
02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通常是由“提問”和相應的“回答”構成的:
晚上吃火鍋還是日料?注意一對一提問時,最佳的姿勢是坐在對方稍偏左或偏右的斜對面,隔著桌子相距1米左右,身體朝向對方。這次考試失誤在**?
怎樣提高客戶滿意度?
結果,約50%的人完全注意不到黑猩猩的存在,即使實驗物件和場所改變,也是如此。
這說明,當一個人把注意力集中於某一部分或者要素時,就容易忽視不在這個範疇內的其他東西,即使東西十分醒目,也仍然處於“目盲的狀態”。
由此可見,人的意識是可以被提問控制的。提問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一旦提問改變,可見事物也會發生改變,行動也會隨之發生改變。換言之,提問能幫助獲得新的發現。
心理學家羅伯特·莫勒指出:提問能啟用大腦、取悅大腦。大腦喜歡收到提問,然後仔細思考,不管問題是愚蠢的還是高明的。
也就是說,人類生來就喜歡問答,人們喜歡接受提問,從而引發思考。
03
粟津恭一郎指出,提問有四種: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
①輕鬆提問
輕鬆提問,就是改善與對方關係、收集相關資訊的提問,比較適合初次見面,或者切入正式話題之前的交流預熱。
提問的是對方樂意回答、慣於回答並且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興趣愛好、成功體驗等。
②劣質提問
劣質提問,就是導致提問者與被提問者的關係惡化的提問,主要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把自己的價值觀或主觀臆斷強加於人,對被提問者窮追猛打,致其萎靡不振。比如“你為什麼不生二胎?”“你為什麼連這點小事也做不好?”
另一種是沒有考慮到與對方的關係,毫無意義地追問對方的私事,容易讓對方產生“我憑什麼要告訴你”的反感情緒,從而把天聊死了。
③沉重提問
沉重提問是被問者不願回答,但關係到發現或行動的提問:比如詢問成績、擇業等,目的是與被問者共享,幫助被問者達成目標。
沉重提問需要與對方建立足夠牢固的關係,選擇恰當的時機,並注意使用方式。
④優質提問
優質提問能讓輕鬆提問變得有發現,並激發行動力,也能改變沉重提問的方法和內容,讓對方變得樂意回答。
優質提問的內容可以是新的角度,可以是真正渴望得到的東西、工作大義,也可以是對那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的質疑。
好好說話,正是從優質提問開始的。那麼,究竟如何創造優質提問?
04
優質提問關注現在和未來,是讓對方自由回答的開放式提問,目的在於幫助對方有所發現並付諸行動,不一定非要有答案。
優質提問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簡單來說,可以從三點著手:
①積極傾聽,順勢提問
認真傾聽對方的話語,留心言外之意,順勢提問,並向對方提供反饋,從而深化發現。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有時言外之意更能真實反映對方的實際心情。場外資訊包括對方回答問題時的語調、姿勢、表情等。
《鏘鏘三人行》主持人竇文濤就很擅長順勢提問,節目邀請的嘉賓幾乎可以不用提前備稿。現場錄製時,如果嘉賓跑題了,他不會強行拉回,而是順勢而為,現場提問,因而能引發更多的隨機思考和意外發現。
②3v組合與5w1h提問法
3v是指:
vision:理想,希望達到的狀態,渴望得到的東西,由衷想嘗試的事;
value:價值觀,判斷事物時所重視的價值觀;
vocabulary:詞彙,平時常用的詞語。
why:原因,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員,what:物件,how:方法。
那麼,如何將“3v”與“5w1h”排列組合呢?
組合方式有兩種:
常用疑問詞的問句往往已被對方內化,而轉向不常用疑問詞,可能會有意外發現。
例如:你“何時”覺得工作“最有趣”?為了達到目標,做“什麼”才是最迫切的?
據說軟銀孫正義發明創意的方法是:從字典裡隨機找三個名詞,然後進行組合聯想。③掌握優質提問的技巧掌握一些可應對工作及生活各種場景的提問技巧,例如:
提問而不提建議,促使對方自我發現,而不是替對方做出行動方案;
不做消極提問,問題不要帶有負面的資訊,比如質疑或者有攻擊性的語言,容易導致對話在剛開始就結束了。
美國著名主持人弗蘭克·賽**說過:一個好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如果你能提升“提問的品質”,不僅能使你自己,也能使與你有關的所有人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