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看點
1、梅雨季節,溼上加溼,有人偏寒,有人偏熱,不同的溼會帶來怎樣的麻煩?
2、常聽說的祛溼方法究竟適不適合你?專家教你對號入座。
本文專家
??到了疰夏?
中老年人要當心
到了夏天,特別是七八月三伏天,會胃口不好,吃不下東西,人稱“疰夏”,疰夏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苦夏,也就是夏天最讓人難受的時候。
到了疰夏,很多中老年人會出現:
這是因為到了疰夏,溼氣更加嚴重,脾胃消化功能嚴重受抑,中醫講脾主溼,溼重就困脾,
脾的運化功能就差了,
所以他就老是不想吃,甚至窩心這種情況都出現了。
還有很多老年人會在夏天因為疰夏變得非常消瘦,還有不少人會影響睡眠、血壓、血糖的數值。
脾溼的特點,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
黃,就是**黃。我們中國人是黃種人,正常的**就是偏黃色的,但正常人的黃色應該有血色,是黃裡透紅的。而脾溼重的黃,是沒有血色的,所以我們統一描寫叫萎黃,是特別不好看的一種黃色,沒有光澤了。
油,就是臉上冒油,油光亮亮的。不僅如此,頭髮裡邊也老是油,兩天不洗澡,頭髮就已經粘在一起了,很多人迫不得已只能一天一洗,而且這種人往往頭皮屑很多,容易像長痤瘡、長痘、長雀斑。這種人一般來說不但是溼,而且還有熱,溼熱上蒸就會引起這種油往外冒。
沉,指的是身體沉重。中醫《內經》裡邊講到頭就像被布包裹住,感覺昏濛濛的,很沉重,很不清醒。當然它不僅僅是頭部重,全身都可能是重的,因為他肢體裡邊溼氣重,水多了全身自然感覺到沉重。
?腫,就是水腫,人整個看起來胖胖的。這種脾溼的腫,下肢比較多,有的人可能經常出差,坐飛機坐火車,時間一長以後,那個指令碼來早上起來的時候,可以很輕鬆地穿到鞋子裡去,但是到了下午,怎麼也穿不進去了。
說到祛溼,不少人都會想到薏苡仁和赤小豆,但為什麼有人告訴我吃了好久,卻好像並沒有效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也許你根本就吃錯了。?
????薏苡仁、紅豆??
??為啥祛?溼沒?效果
【薏仁】中藥裡邊是有生薏仁跟熟薏仁的,對於體虛溼重的人,應該用熟薏仁。
但我們老百姓大多自己到菜場上去買了以後煮稀飯吃了,而他用的實際上是生薏仁。那麼怎麼辦才能用上熟薏仁呢?
我們自己就可以做!你把薏仁買回家以後,放在鐵鍋裡邊炒,注意不要放水和油,就是單單用薏仁放在鐵鍋裡邊用火炒。
炒到稍微帶一點黃色就行,就是熟薏仁了。熟薏仁,健脾化溼的作用就好了。而你一般用的生薏仁,它是偏於涼性的(如果是溼熱情況,用生薏仁即可)。
【赤小豆】可能我們好多人買回來以為是赤小豆的,實際上卻是紅豆。
紅豆跟赤小豆是有區別的:
這種普通的紅豆不能說完全沒有祛溼效果,但和赤小豆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是不能入藥的。
?祛溼一定要?
?分清寒和熱???
同樣是去溼,我們要分清楚寒熱,
有的人是寒溼,有的人是溼熱。
我們想要去溼,
要先辨別自己是哪一種體質,哪一種溼熱,才好對症下藥。
【寒溼症狀】舌苔一定是淡白的,不是黃膩的,口淡無味,稍微吃一點冷東西胃脘部就會不舒服。
想要去除寒溼,在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老祖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智慧的藥方,叫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裡有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朮、陳皮、半夏曲、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薑。
這個方子裡面:
現在藥方裡能買到的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膠囊,雖然劑型不一樣,但都能起到去除寒溼的作用。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羅大倫說,使用藿香正氣有個訣竅:??
??【溼熱症狀】舌苔黃膩,口苦口黏,臉上、頭髮上容易冒油。
想要去除溼熱,推薦大家喝薏冬湯。
【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溼的作用;
【冬瓜】味甘性涼,能潤肺生津、清胃熱、利小便、消除水腫。
【做法】薏米提前浸泡約5個小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薏米熟爛,湯水變白。然後放入冬瓜片(保留冬瓜皮,功效更佳),大火煮開後改中火再煮5分鐘,最後加鹽即成。
健康一點通
夏日養心丨核桃正確吃法
| 降三高
消暑祛溼神仙湯
| 心火旺不旺
| 口腔潰瘍
芒種養生
|夏日巧吃參
| 103歲的她,每天一杯
5種牛奶不是真奶
|養護膝關節
失眠多夢
| 晨起,養生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