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6 08:50:16
梗阻4祕方
68.1 溫陽通痺湯 【**】田廣秀,《陝西中醫》(4)1988年
【組成】附子、炒山楂各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萊菔子(炒)各30克,枳殼、川樸各12克
【用法】水煎,待腸胃減壓後服,一日2~3劑。 【功用】溫陽運脾、通降逐積。
【方解】瘀結型腸梗阻,其病機在脾胃腸三臟腑的通降、運化功能的失權,究其原因多為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致使中陽受阻,脾運失司,氣機痞滿不通;或為正氣虛衰,外邪侵襲、正虛邪實;或為內有所傷,致中州氣血執行受阻。此證非溫不動、非峻下不通,故方用附子、細辛溫陽通痺;萊菔子、枳殼、川樸順氣寬腸;代赭石、大黃墜降通氣;山楂和中消積。諸藥合用,共奏溫陽運脾、通降逐積之功。
【主治】瘀結型腸梗阻。
【療效】**154例,全部**。一般在3~4小時症狀開始緩解,8~12小時症狀明顯改善,12~24小時內症狀及體徵全部消失。
68.2 驅逐湯 【**】張夢儂,《臨證會要》
【組成】烏梅15克,炒川椒、炒黃連、肉桂、榧子肉、炒鶴蝨、雷丸、白蕪荑、全當歸、檳榔、使君子各10克,苦楝根皮15克,生薑3片、黃柏10克,五香丸(五靈脂、生香附子各500克,牽牛子60克,各炒熟1半、生用1半,共研細末、備用、勿洩氣)9~30克(分3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驅蟲、通便、止痛。
【方解】蛔蟲腹痛,15歲以下小孩為多,發作無時。**亦有之,但痛發更為劇烈。本方是從烏梅丸和化蟲丸兩方加減而成。方中重用烏梅之酸為主;佐以黃連、黃柏、苦楝根皮之苦,川椒、肉桂、生薑之辛,更加榧子肉、使君子肉、檳榔、鶴蝨、雷丸、蕪荑等有效之驅蟲藥;用一味辛潤之當歸以潤腸通便;因蟲得甘則動,得酸則安,得苦則伏,得辛則死。另用五香丸中的五靈脂以殺蟲消積止痛、香附行氣止痛、牽牛子殺蟲通便。諸藥相伍,共奏驅蟲、通便、止痛之功。臨床用之頗效。
【主治】蛔蟲梗阻腹痛,證見腹中陣發性劇痛、面色蒼白、脣紅、痛處有堅硬之包塊,按之更痛。痛過一陣則自行緩解,包塊亦消,但不久其痛又發。如此反**作,甚至多日不愈。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甚佳。
【附記】如腹痛劇烈,先服五香丸再服本方。或用一味苦楝根皮30克煎汁和紅糖60克服之,下蛔蟲亦屢效。
68.3 沉香飲 【**】李光耀,《臨床驗方集》
【組成】沉香6克,蜂蜜120克,豬油120克。
【用法】先將沉香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先1次服下,再將蜂蜜、豬油加熱至沸,待溫後接上服下。
【功用】降氣止痛,滋潤補中,潤腸通便。 【主治】老年性腸梗阻(中氣不足)。
【加減】病者嘔吐嚴重時,可於服藥前先於雙側足三裡穴注射阿托品0.25毫克。若服藥吐出,可再補服1次。
【療效】劉華臨床驗證:效果甚為滿意,一般用藥1次即獲痊癒。
68.4 腸梗阻湯 【**】張潤波,《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蘆薈、牙皁、木香各6克,牽牛子18克,滑石9克,大戟(醋炒)、芫花(醋炒)、甘遂(面裹煨乾研末,分2次沖服)各6克,檳榔片9克,生薑15克,大棗10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以上劑量為**量,用時可根據體質強弱、年齡大小酌定。
【功用】逐水通便。 【主治】腸梗阻。
【療效】屢用效捷,已**四五百人。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擬加。本方為張氏祖傳祕方,體質虛弱者慎用。
腸梗阻食療方
1.食油 毫升,一次服下。2.生油菜 克飲服,若加生香蔥同服更佳,治小兒蛔蟲腸梗阻。3.生大蒜頭三五瓣,搗爛衝入開水一杯,在病欲發作或已發作時服下。4.生蔥白搗爛取汁和等量的生豆油或熟豆油一次服下,三四歲各服 克 五至七歲各服 克 歲各服 克 十歲以上各服 克,服後十至十五分鐘按摩腹部,治小兒蛔蟲腸...
腸梗阻效驗方
由於多種原因引起腸腔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使腸管阻塞,不能排便 排氣,則為梗阻。本病中醫稱為 腸結 由於梗阻的性質不同,種類較多,50 70 的腸梗阻可以採用非手術 凡脈象平緩,體溫不高,腹痛 噁心較輕,或有糞便或氣體排出不完全梗阻,用中藥都可以 若超過12小時不能緩解,陣發性腹痛加劇,嘔吐加重無排氣...
治慢性腸梗阻醫案
病例 某女,47歲。2010年11月5日初診。一年前在北京打工,即從事餐飲業,突發腹部疼痛,醫院檢查為腸梗阻。經醫院保守 半月後出院。後每2 3個月必發一次,每發須住院 胃腸減壓或灌腸必行 方可緩解。刻診 面黃體瘦,神疲乏力,腹部脹痛,氣逆不舒,大便不通,飲食少進,口淡不渴,舌質淡紅,苔厚膩,脈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