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腸梗阻醫案

2022-12-20 05:12:20 字數 1015 閱讀 4535

【病例】某女,47歲。2010年11月5日初診。一年前在北京打工,即從事餐飲業,突發腹部疼痛,醫院檢查為腸梗阻。經醫院保守**半月後出院。後每2~3個月必發一次,每發須住院**(胃腸減壓或灌腸必行)方可緩解。

【刻診】面黃體瘦,神疲乏力,腹部脹痛,氣逆不舒,大便不通,飲食少進,口淡不渴,舌質淡紅,苔厚膩,脈弦。  

【辨證】肺氣虛寒,大腸失於溫煦,氣不化津,結塞為祕。

【治則】宜從肺治,法宜溫開宣降,肅肺通便。

【處方】薤白12克,杏仁12克,前胡10克,厚朴25克,桔梗12克,川貝5克,木香12克,枳殼15克、黨蔘8克,黃芪10克,紫菀10克,延胡索10克,白芍12克。

【用法】5劑,水煎服。

【二診】藥後氣暢便通,腹中覺從未有過的暢和。食納轉佳,能進硬食,腹脹消除。舌苔潤,津生。再擬

【處方】薤白12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前胡10克,川貝5克,木香10克,枳殼10克,厚朴20克,黃芪12克,延胡索10克,白芷10克,白朮12克,建曲15克,懷山藥15克。

【用法】5劑,水煎服。

【三診】原方出入再進10劑,基本痊癒。

【按語】六腑為傳化之府,功能瀉而不藏,以通降下行為順,滯塞上逆為病。凡氣、血、寒、熱、食、滯、蟲任何**造成的腸道通降失常,都可引起臟腑氣滯不通,血行瘀阻,進而傳化失職,水飲內停而出現痛、嘔、脹、閉四大症狀,大便閉結不通為主要矛盾。不通則痛,氣滯則脹,氣逆則嘔。此例每經攻下、逐瘀、通便、疏氣等法治,雖有小效於當時,可過時又發,纏綿年餘,致病每每不敢進正常飲食,只以糜粥維生,十分痛苦。

【方解】薤白,味苦辛,溫,滑,無毒。辛溫通暢,善散壅滯,故痺者下達而變沖和,重者上達而化輕清。是方中主以薤白,薤白味辛則散,散則能使在上寒滯立消;味苦則降,降則能使在下寒滯立下;氣溫則散,散則能使在中寒滯立除;體滑則通,通則能使久痼寒滯立解。貝母滌痰散結,桔梗開洩肺閉。木香、枳殼、厚朴寬中行氣,化痰消痞。杏仁、前胡、紫菀潤肺而通便,黨蔘、黃芪扶正補中,延胡索、白芷行氣止痛,白芍補血滋陰。二診在一診方中增入白朮、建曲、懷山藥等味,以健脾運滯,恢復脾胃的正常機能。

醫案傳真 腸梗阻的治療

患者張某,男,52歲,初診時自訴自己反覆腸梗阻,從去年到現在因為腸梗阻已經住院五次了,每次犯病都會腹脹腹痛,有時腹部疼痛難忍,腹滿腹脹,噁心嘔吐,大便不通,每次犯病就會很長時間不能正常進食,身體越來越瘦,人也越來越虛弱,出院後沒有多長時間病情又會反覆。後來找到我保守 當時我觀察患者形體消瘦,面色黃暗...

川樸木香湯治腸梗阻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行氣導滯,降逆止痛,調理升降。主治術後粘連性不全性腸梗阻。偏方組成 川樸 木香 炒萊菔子 當歸 肉蓯蓉各15克,烏藥 桃仁 赤芍 芒硝 沖服 番瀉葉 泡服 黨蔘 黃精各10克。用法用量 每日1劑,每劑加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10天為1療程。病例驗證 肖某,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