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讓時間“慢”下來

2022-12-12 05:47:37 字數 2464 閱讀 1049

你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時間好像過得越來越快了?

比如上小學時放兩個月暑假,感覺這個假期很漫長,你會期待著很多好玩的事;

但等到工作了,一不留神,幾個月就過去了,這才發現歲月居然是個神偷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可以用兩種理論來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時間比例感知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

同樣是度過一年,對於1歲的小孩來說,這是他人生經歷的百分之百;

對於5歲的兒童來說,這是他人生經歷的百分之二十;

而對於40歲的人來說,一年只相當於40年的百分之二點五…….

隨著你年齡增長,時間增加的比例降低,造成時間過得越來越快的感覺。

第二種解釋 ,是心理學家克勞迪婭·哈蒙德提出的假期悖論

假如你這週末跟好朋友,趁著秋高氣爽,來一個新鮮歡快的旅行;

那麼在你的回憶中,會比上次只刷微博、朋友圈的週末,感覺要豐富得多。

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刪減重複單調的記憶,而優先記住高峰體驗。

童年時期,每天都跟小夥伴學習新東西,或一起玩耍,於是感覺豐富多彩;

等到長大,日復一日的枯燥無味,待回憶起來,竟沒有什麼可回想的。

既然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只是大腦的錯覺;

那麼我們可以採取措施來讓時間“慢”下來。

1、學會目標分解,拒絕麻木地忙。

我的朋友李強,網際網路熱門,就去學程式設計;

英語流行,就改去報英語培訓班;

他感覺自己非常忙碌,但一年到頭,卻沒有什麼收穫。

雷軍說: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李強的“忙”法,就只是戰術上的勤奮。

要體現出時間價值,就需戰略戰術並行,

請試著設立大目標,並將它們分解為每天的小目標。

圍繞大目標,每天積累一點點,

長此以往,你會驚喜於一年的收穫,時間得以掌控。

2、優先建立親密關係。

人本質上是社會性動物,

跟他人保持親密關係能讓我們體驗生命激情。

不是需要你一呼百應,處處都有“人脈”,

而是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幾個人,保持親密關係。

不管是愛人、孩子,還是幾個知心好友,

跟他們一起度過的美好時間,會填滿大腦;

這些高峰體驗佔據了回憶,時間就“慢”下來了。

所以,請去精心培育你最為親密的關係,

發現共同的愛好,投入時間,投入精力。

一起去經歷,不管是長途冒險,還是在家做手工。

肯定你的親朋好友,分享酸甜苦辣,

用彼此的親密關係“黏住”時間。

3、主動增加體驗“心流”的機會。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心流”這個概念,

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你完全沉浸於其中,甚至忘記時間,

這種體驗是空靈的,你會在回憶中反覆咀嚼。

獲得心流體驗的關鍵是:專心於一項挑戰而不會壓倒自己的任務。

單純的娛樂,並不能提供心流體驗,

所以你可以尋找另外的休閒方式。

試試那些需要專心、挑戰,而且你還有點喜歡的方式,

比如爬山、攀巖、游泳、演奏樂器、園藝或者手工製作……

4、閱讀經典,記錄心得,思考內化。

閱讀是獲取新鮮知識最便捷的渠道。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

經典作品經過時間沉澱,飽含作者人生體會;

當你跟其中某句話產生共鳴,便體驗到了作者的人生;

如此,你的生命長度會增加上作者的部分生命長度,

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斷積累,生命也會是滿滿的厚重感。

更何況沉浸在其中,你還可能體驗到心流。

希望等你回憶過往,發出的感慨是:

歲月未曾饒過我,我亦未曾繞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