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搖籃曲》

2022-10-20 22:02:09 字數 3548 閱讀 9545

課型

唱歌綜合課

教學年級

小學四年級

教學內容

歌曲《搖籃曲》

教學理念

興趣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其**素養,豐富其精神生活。本課在傳統歌唱教學的基礎上,融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參與中、在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完成教學目標,通過聽、唱、奏、演等形式體驗**要素,並運用琵琶、豎笛、八音顆鈴等樂器輔助學唱歌曲。同時,通過對不同地域民歌的欣賞及中外歌曲的對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素養。在探索實踐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體驗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領略**的魅力,達到涵養美感、激發學習興趣的目標。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由汪玲、楊存德作曲,由六個樂句和結尾組成的一段體歌曲,

採用魯拍,f宮調式。這首作品曲調優美流暢、婉轉動聽,生動地描繪出一幅母親輕輕搖動搖籃哄寶寶人睡的溫馨畫面。

學情分析 :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定的音

樂基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學生的模仿能力、聽覺能力、想象力也更加豐富。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選擇用琵琶、豎笛、八音顆鈴等樂器輔助課堂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們對**的興趣和熱情,營造出優美抒情的**氛圍,使其能初步瞭解搖籃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體驗搖籃曲的風格特徵,感受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

2.通過聆聽、模仿、視唱等形式,流暢自如地完成歌曲學習。

3.聆聽及演唱歌曲,感受拍特點及韻律。

教學重點: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難點:

體驗搖籃曲的風格特點並能夠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教學用具   

鋼琴、ppt、豎笛、琵琶、八音顆鈴、三角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創設情境

(教師演唱兩首不同風格的《茉莉花》,學生通過對比感受風格差異)

教師:但是,有一種**體裁能讓爽朗的東北人溫柔並安靜下來。

(教師演唱東北民歌《搖籃曲》)

教師:你們說說這首歌曲適合在什麼情境下演唱?學生:小寶寶睡覺,夜晚。

教師:是的,這就是爸爸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唱的《搖籃曲》。

(教師再次演唱東北民歌

《據籃曲》,讓學生們感受搖籃曲的風格)

2.相關**作品拓展

教師:東北的報籃是用繩子拴在房樑上,被稱為東北一大怪——一“養個孩子吊起來”

我師。同學們,你們會用什麼動作推動這樣的搖籃呢?

(教師帶領學生用動作體會搖籃推過去和湯回來的感覺)

教師:媽媽就這樣輕輕推動搖籃,口中哼唱著小.曲,小寶寶在擺動的搖籃裡甜甜地睡著了。

教師:搖籃曲作為一種**體裁,被世界各國的作曲家們所喜愛,並創作了許多經久流傳的搖籃曲,上我們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兩首作品。

(聆聽舒伯特與勃拉姆斯創作的《搖籃曲》,拓展搖籃曲體裁的相關**作品)

設計意圖:引情人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了解搖籃曲風格及體裁。

二、聆聽感受歌曲

1.揭示課題

教師:誰來說一說,搖籃曲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溫暖、柔和、安寧)

教師:搖籃曲也叫作催眠曲,它旋律柔和、平靜,節奏如搖籃般擺動。多選用6/8、4/4

3/4拍。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由中國作曲家創作的6/8拍的搖籃曲。你們還記得6/8拍的強弱規律嗎?

(教師用動作表現強弱弱次強弱弱,並模仿推搖籃的動作)

教師:下面,我們就用6/8拍強弱規律來體驗這首中國的《搖籃曲》。

(教師帶領學生完整欣賞歌曲範唱並感受6/8拍韻律)

設計意圖:體驗6/8拍的強弱規律,

結合節拍韻律感受搖籃曲的風格特點。

2.節奏練習

(1)打擊樂器參與活動

教師:請大家仔細聆聽,樂曲強拍出現的地方是由什麼小型打擊樂器演奏的?

(三角鐵)

教師:清脆綿長的三角鐵音色為我們的伴奏增添了色彩,想象你的手中也拿起三角鐵。

(學生模仿三角鐵的演奏姿勢,教師哼唱樂曲旋律並帶領學生“徒手”演奏)

教師:有哪位同學能代替老師來試- - 試?(教師的示範轉化成學生帶領)

設計意圖:以聽覺為先導,激發學習興趣,加深記憶歌曲旋律。

(2)琵琶參與活動

教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在歌曲前奏的結尾處,還有一種樂器的音色,我們一起來聽聽,你們是否能聽辨出這件樂器是什麼? (琵琶)

教師:琵琶是中國樂器的皇后,既能演奏雄壯恢巨集的《十面埋伏》,也能彈奏溫婉柔美的《春江花月夜》。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詩中曾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琵琶輪指的音色。琵琶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是彈和挑,在古代這兩個動作叫作“枇”和“杷”,琵琶因這兩個動作而得名。

教師:老師現在用琵琶這兩種演奏技法來演奏《搖籃曲》,請同學們在聽到輪指的聲音時晃動你們的小手。

教師:我們隨著歌曲伴奏一起來數一數輪指一共出現了幾次?

(教師用琵琶演奏完整曲譜,演奏第一樂段時要求學生邊聽邊看並用晃手動作表示輪指的位置,演奏第二樂段時要求學生閉眼聆聽,用動作尋找輪指的位置)

教師:輪指一共出現了六次,這首歌曲也是由六個樂句和一個結束樂句構成的。

設計意圖:從聽覺人手,引導學生劃分樂句,進-步熟悉歌曲,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三、新課教學

1.曲譜教學

教師:老師帶了一件神奇的小樂器,它叫八音顆鈴。一起來聽聽它的聲音。

(教師用八音顆鈴演奏上行和下行音階,學生聆聽音高並感受其音色特點)

教師:今天老師就選用其中的幾個音,來為演唱伴奏。

(教師演唱歌曲旋律,在每個樂句結尾處加入相應的八音顆鈴伴奏)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唱出這幾個八音顆鈴的音名。(教師唱旋律並敲擊八音顆鈴,學生唱出八音顆鈴的音名)

教師:請一個同學來演奏八音顆鈴,其他同學跟隨老師輕唱歌曲旋律。

教師:老師想再邀請一名同學演奏,把剛剛演唱的旋律藏在豎笛中,看看在豎笛的伴奏下,大家能否準確找到八音顆鈴的位置。

(出示曲譜,學生隨鋼琴伴奏完整演唱曲譜)

設計意圖:借用八音顆鈴進一步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不斷變化的活動中熟悉歌曲旋律。

2.歌詞教學

教師:同學們,如此動聽的旋律,其歌詞又會表現什麼內容呢?下面,老師為大家演唱歌曲,請大家仔細聆聽。

(學生聆聽,之後談聽到的內容,教師逐句教唱歌曲)

教師:請大家試著隨老師的伴奏填唱歌詞。

教師:大家在伴隨演唱的過程中覺得哪句有些困難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地教唱並進行歌唱技能的指導)

教師:讓我們一起伴隨**用歌聲表現月色下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能否達到課標中的要求,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能夠用**表達個人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

四、課堂小結

教師:搖籃是我們最早感受父母關愛的地方,爸爸媽媽更希望當你們離開搖籃、漸行漸遠之時,這份愛依舊延綿不斷。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愛都是為了相聚,但唯有父母的愛最終是為了分離,這份為了分離的愛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今天,我們學唱了一首《搖籃曲》,讓我們把愛融進歌聲裡,將我們甜美的歌聲,獻給親愛的爸爸媽媽和所有愛我們的人!

設計意圖:情感昇華,德育滲透,讓學生體會父母之愛的偉大,學會感恩、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