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醫辨證論治與循證醫學的不同

2022-10-16 07:58:29 字數 2124 閱讀 4427

談中醫辨證論治與循證醫學的不同<?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摘要】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其中,辨證論治是中醫藥臨床**的一個基本原則。循證醫學是近十幾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它的引入,也對中醫臨床辨證思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綜述辨證論治和循證醫學的主要特點和研究方法,並比較二者的相異之處。

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源於秦漢時代的《內經》,其系統論述見於東漢時代的《傷寒論》。它的內容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大部分

:辨證就是症狀和體徵的綜合,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方法,來收集患者**、病狀、病情等資訊,結合地理環境、季節氣候及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飲食等情況,依據不同的辨證(八綱、六經、三焦、衛氣營血、臟腑、氣血、津液)的診斷;論治就是依據辨證的結果確立汗、和、下、吐、溫、清、消、補等相應**法則,組方遣藥予以施治。

中醫臨床辨證論治,往往是對疾病過程中某一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臨床症狀和體徵進行去偽存真的多層次分析、歸納,把握住疾病在這一階段的內在本質—“證候”,明確病證診斷,確定**法則和處方用藥。

可見,辨證論治,既是中醫的理論法則,又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方法,它是中醫臨床**的特色,也是中醫臨床**思維的一般模式。它遵循法從立本、以法統方、據方遣藥的一般原則,又依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進行靈活應用。

因此說,辨證論治是既抓住疾病當前階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據矛盾的特殊性做具體分析,並將兩者巧妙結合起來的診療方法。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協調、具體情況具體處置,是辨證論治的精髓,這正是

who所推崇的

21世紀最佳醫療模式——個體化**的先驅。

循證醫學,即遵循證據的醫學,指醫生或**的臨床醫療決策建立在最佳科學實驗結果的基礎之上。它所追求的是臨床疾病的診療方法都應該遵循充分的科學依據,提供證據和應用證據是它的主要研究內容。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視並被廣泛採用。被認為是臨床實踐和決策不可替代的可靠方法。

實踐循證醫學的主體是高素質的醫生和患者的主動參與及兩者緊密結合,循證醫學的學術基礎是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研究方法學。循證醫學主要研究內容是尋找和評價臨床最佳診療方案、方法及藥物的科學證據;提出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檢索與此相關的文獻;分析文獻或做系統評價;獲得最佳證據指導臨床決策。

循證醫學可以應用於評價某種藥物**、某種**方案、方法對某一疾病是否真的有效,**藥物和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後結果作用如何。尤其對新藥的研究、開發和評價有重要影響。

循證醫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由經驗**進步為科學**。以往我們對一種藥物或一種方法的評價,往往依靠醫生的個人經驗和主觀的醫學推理,缺乏更充分的臨床驗證的證據。個人的實踐和經驗畢竟有限,如果很多醫院,應用統一的標準,採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對大樣本病例進行系統觀察和評價,所得到的結果將是真實可靠的,這個結果將引導醫生做出正確的決策,病人將得到安全有效的藥物**。這就是循證醫學的方法和目的。

循證醫學的另一特點是評價某一藥物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時,是以影響患者健康的重大事件,如死亡、梗死、出血、心衰等為終點指標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觀察。(1

)中醫獲取臨床資訊的方法是巨集觀的。中醫以“望、聞、問、切”四診獲取臨床資訊資料,而循證醫學則採用現代醫學檢測與分析手段結合起來進行辨證。(2

)四診缺少客觀化,辨證不夠規範化,還由於每個人的經驗與認識的差異,所得到的證型(證據)不同,則**方法也不同,缺乏統一的標準。而循證醫學使用的是現代檢測指標和實驗資料。(3

)中醫辨證論證對證據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由於中醫對證據的採集和分析多是從巨集觀入手,主觀因素較多,對疾病的命名一般以主要症狀為依據,缺乏系統性,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缺乏嚴密的科學性,不能全面反映疾病的本質和全過程,從而影響療效的評價標準,這就是中醫療效重複性差的原因所在。而循證醫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由經驗**進步為科學**。

綜上,中醫辨證論治的四診等方法,雖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先進的,但在當今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如果能吸取循證醫學的優越之處,將巨集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臨床檢驗指標與辨證相結合,進一步豐富中醫證型的內涵,西為中用,必將促進中醫學的發展。

1 羅侃,羅暢,剡雄

從循證醫學與中醫辨證論治談中西醫結合的前景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

2002,11(9

):311.

2 張伯禮

辨證論治與循證醫學

中國循證醫學,

2002,3(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