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十二) 問題學生

2022-08-05 15:14:35 字數 3526 閱讀 1150

中午在食堂又碰到我的愛徒徐老師,記得我上次把在食堂和徐老師的對話寫成了一篇短文《

關於做班主任的幾句胡言亂語

》。兩年後的徐老師,比過去更加成熟了,帶班的經驗也比過去又豐富了許多。我們平時交流很少,用他的話說,是不好意思老是麻煩我,我也慚愧,收徒快五年了,也沒有好好地指導徐老師,都是他自己在摸索。當然,一個班主任必須要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別人再怎麼教,也不抵自己的切身感悟。

和過去一樣,我們一坐下來吃飯,就會談論一些班級管理管理方面的事情。徐老師總是很謙虛地問我一些問題,我也儘可能地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雖然不知道這些話對他是否有一些幫助。

我們談到了個別學生的教育問題——問題學生,是永恆的話題。我靜靜地聽著他的描述,他說到班上一個孩子對教育的反感,可能是小學或初中的陰影吧,蔑視一切教育,老師關心她,她認為是理所當然,而一旦批評到她,她馬上就會翻臉。她拒絕批評,但是像她那樣的問題學生肯定是經常犯錯誤,不批評也不行,批評了矛盾更大,兩難啊!

的確,現在像這樣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還不讓人說的學生真是越來越多了。她和父母的關係也很不好,老師和她父母溝通,她總是認為老師在她家長面前說了她的壞話,在班上公開和老師叫板。

“今天的自習課,我幫他們補數學,全班只有她一個人在底下說:煩死了!明擺著和我對著幹。”

“那你怎麼處理的?”

“我的涵養也比過去好多了,當時我沒理會她,不和她糾纏,我上我的課,然後輔導其他同學,把她晾在一邊……”

“你的處理是正確的。也許她就在等著你批評她,她好藉此機會和你幹上一架。”

“是的,我對她冷處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過去關心她,她就會在同學面前炫耀,好像老師對她特別關照,是她的靠山一樣,弄得我沒辦法。但是她有錯誤我批評她,她卻一點也碰不得,馬上會翻臉。她總是在同學面前吹牛,說她自己怎麼怎麼樣,她的家長怎麼怎麼樣,同學對她很反感,甚至要揍她。”

“那麼她過去一定是很少被老師關心關注過,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就會做出這樣的舉動。至於後面的這種表現,我也經常遇到,現在很多學生都這樣。那麼,你對她又有什麼措施呢?”

“我乾脆不理她了,冷處理,然後按照規定處理她。過去她從來不交作業,但是我們現在有規定,不交作業是會受到處罰的,幾次不交就會有相應的處理,然後逐漸升級,直到處分,所以現在她也交作業了……”

“第二,我們要去理解學生產生一些行為的原因,深入去了解他們的背景。應該說,現在學生的表現是他過去多年積累的結果。凡事都有前因才有後果,有時我們單獨去看一個學生的表現,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個正常的學生怎麼會那樣呢?但是,如果把他放到一個他所處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中去看,從他成長的歷程去看,你就會明白他為什麼會那樣,一切都可以得到解釋了,我們也就理解了學生。只有找到了學生行為異常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對於問題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抓。一個是用規則約束他,讓他明白規則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規則是要受到規則的處罰的。像你對她不交作業的處理,就是這種方法。第二,用人文關懷去感化她。如果沒有第二種做法,光是冷冰冰的規則,也就不成其為教育。沒有規則是絕對不行的,而沒有了人文關懷,教育還有什麼魅力?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在強調規則意識的同時,要用精神力量去感召他們,幫助他們脫離做人的底線。對於自覺遵守規則的人,規則是不存在的,只有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才會很難過,他們會覺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和他作對,追根溯源,其實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

在班級展開教育活動,一定要反覆強調利益一致性原則,即學生和老師的最終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對立的。老師不是生來就是整學生的,而是來幫助學生的。學生的行為得到矯正,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本人,當然,整個集體和老師也將是受益者。學生犯了錯誤,不是損害了老師的利益(儘管客觀上老師也受到了損害),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自己;學生取得成績,受益者也是學生自己。我們要始終向學生灌輸這種理念,並且在實際行動中努力做到。處理學生問題的出發點是幫助學生而不是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權威。從你的談話、行為中,學生應該能明白地看出來你的動機,

“同樣,和家長的溝通也是這個利益一致的原則。讓家長了解並信任你,確信你不會為了自己的業績傷害到他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幫助他的孩子。這種信任一經取得,你對學生的教育就放開了手腳。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利益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老師夾在家長和學生之間、學生夾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夾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不信任,勾心鬥角,那還談什麼教育。三方的溝通順暢了,你也就省心了。如果你覺得學生不信任你和家長的交流,你可以下次約家長談話時,把學生也帶上,把你要說的話當著所有人的面說清楚,以免資訊傳達有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現在,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毫無辦法,他們教育不好,把孩子送到學校來,指望你的教育。所以,你不要對這樣的家長教育抱有太大的希望。那麼,為什麼還要經常和家長聯絡呢?因為家長有知情權。你必須把對問題學生的處理、進展、變化及時告知家長,讓家長知道你都做了些什麼,你的責任是告知。我們過去在處分一些學生的時候,家長會來和學校糾纏,其最大的理由就是,孩子平時在學校表現怎樣我們一點也不知道,現在忽然說要處分他,我們無法接受。可見及時告知資訊的重要性。告知的義務同樣存在於和學生的溝通中,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把將要告知家長的內容先告訴他,不要給他造成你會當面不說背後向家長告狀的感覺。對他違紀的情況需要及時確認,讓他在過失單上簽字,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也為將來進一步處理積累資料。我們經常碰到這樣的學生,他們特別會賴,就是不承認自己的問題,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對於這樣的學生,尤其需要做好記錄、確認工作,但是記錄又不僅限於錯誤,有了成績和進步也要及時記錄,允許學生髮揮特長、將功補過。我經常對問題學生說:"你看你為集體帶來了多少麻煩。一個人不能總成為別人的負擔啊,要為集體做一點好事,做一點貢獻,要救贖自己,這樣,你在遇到麻煩時,大家也願意幫助你。如果做一個大家都討厭的人,除了搗亂破壞,不做一點善事,你不覺得太失敗了嗎?"我為什麼說讓你在她的作業本上寫批語,這就是及時鼓勵她:有進步、你不錯了。人都是需要被肯定的,如果你認為交作業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鼓勵,那就錯了。對於一個從來不交作業的人來說,現在她能交作業了,不是進步是什麼?

“學生因為犯錯誤收到相應的處罰,是十分必要的。處分容易,處分後的善後才是關鍵。不能處理過就算了,應該讓這次處理始終成為他糾正行為偏差的標尺。我的意思不是說總要拿學生的錯誤說事,而是在處理之後要給他各種機會去改正錯誤消除影響。處分,創設了一個情境,也創設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用積極的表現撤銷處分,縮短撤銷處分的時間。當學生的注意力放到這個上面去的時候,他自然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為此,必須為他制定一個整改的計劃,定期地談話,定期地寫思想彙報,定期地總結一段時間以來的得失,定期地徵求各科老師的意見……總之,用各種辦法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並保持下去,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學生是很容易遺忘的,處分當時很痛心,過後很快就忘,行為照樣不改。這就失去了處分的意義。

“最後,我還是要說,在所有的教育方法中,情感的投入是最重要的,因為規則不講人情,必須嚴格執行,那怎麼讓學生心悅誠服地遵守規則?情感啊!規則是一視同仁的,是大家的,只有情感才是屬於私人的,屬於自己的,也是真正能在關鍵時刻引導自己不走彎路的。情感的投入要不計回報,因為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但越是這樣,才越需要加大情感的投入。對學生給你的傷害一笑了之,但是對他們取得的進步不要忽視,這就開始了你的成功之路,

“問題學生之所以成為問題學生,一定有他的原因和背景,所以也就需要用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剛柔並濟,規則約束、情感感化,缺一不可。希望我的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或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