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詩人輩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無數的著名的詩人。
除了李白、杜甫這些著名的大詩人之外,還有一些聲名不顯的詩人。
他們雖然在歷史長河中只能算是一粒微芒,但是同樣讓人深刻難忘。
大圖模式
其中陳子昂是中國唐朝比較有名氣的一位詩人。
他最出名的詩歌,就是那首《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往前看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看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陳子昂在這首詩裡面,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悲痛。
大圖模式
其實,陳子昂是一個非常有文采和風度的人。
據《新唐書·陳子昂傳》記載:
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風骨。
他曾經通過摔了一把胡琴,實現了自己的出名,引起了首都文化圈的名人的關注。
不過,除了那首詩之外,陳子昂還有一首詩,寫的也十分的精妙。
陳子昂 《感遇》其二
蘭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 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 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 芳意竟何成。
大圖模式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秀麗芬芳的香蘭和杜若,生長在春天與夏天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它們蓊蓊鬱鬱地,生長得非常茂盛。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他們在無人欣賞的地方,獨自在幽僻的林間綻放,紅色的花朵從紫色的花莖上冒出。
可是一旦到了秋季,白晝短暫起來,秋風也開始強勁。
大圖模式
歲華盡搖落, 芳意竟何成。是這首詩裡面的名句。
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瀰漫的芳香卻始終無人欣賞。
本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詩中的第二首。
陳子昂用香蘭杜若自喻,透露出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抒發了芳華易失、時不我待的感慨。
大圖模式
綜合來看,陳子昂雖然在歷史上沒有太大的名氣,但是他的幾首代表作還是十分的不錯。
這首感懷詩寫的還是十分的清新,讀起來,只看見鮮花香草,不同於一般的詩歌。
能有自己的代表作,從唐朝如海般多的詩人當中脫穎而出,已經是十分厲害了。
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