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下飯最好的選擇莫過於各樣的美食紀錄片了,拿國內的來說,《舌尖上的中國》、《人生一串》、《早餐中國》、《風味人間》等等,都是會讓人大量分泌唾液的。
我國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催生了各類精彩的美食紀錄片。而去紀錄片裡的美食店打卡,也成了很多遊客旅行的必備環節。
《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曾打造了一部小有名氣的紀錄片叫《尋味順德》。
讓很多人對這個不被人熟知的地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順德雖然只是佛山市的一個區,但美食種類確實不少。
《尋味順德》用三集展示了順德美食的日常,也成功帶火了一些店。
其中一家就是牛展的煲仔飯店。
店老闆叫牛展,他的店不足20平米,有8張小桌。
店裡沒有選單,想吃什麼直接和老闆說,點單要快,不許囉嗦。
當時紀錄片裡看著牛展和顧客是在店裡點單,但是據後來去的人說,在這裡,沒點單是不允許進店的。
而且就算進了店,也要按牛展安排的位置坐。
吃的也有講究,牛展一般會坐在桌邊教食客怎麼吃。
進店不守規矩,很可能被懟或被轟。
煲仔飯不便宜,最基本的也要45塊,往上的還有70塊和160塊的。
節目播出之後,這家店門口總是排著長隊,想要一品他家煲仔飯的人絡繹不絕。
(圖源於半島便利店順德妹)
有去他家店吃過的人,卻發現東西很一般,米飯感覺用的不是特別好的米,飯香味也不濃,上面的牛肉餅筋特別多,而且咬不爛。
(圖源於b站西dorsi)
另一個豬心排骨煲仔飯,豬心也是很硬嚼不爛,排骨的味道很淡。
但這家店最大的爭議不是食物,而是老闆。
從紀錄片和一些其他的評價中,能看出牛展確實很有“個性”,去他家吃飯心理素質得特別好。
如果被吼被罵被趕出店那就尷尬了。
雖然聽說老闆脾氣暴躁,但有個美食博主還是去了。
(圖源於b站品城記video)
到那發現,大冷天的也要在店外點單。
一個整蟹煲仔飯要170塊。
博主說好像貴了一點,被店員懟:“是啊,你可以不吃的”。
而之後老闆發現了來探店的博主,事情就更嚴重了,老闆怒吼不做他們的生意,把他們趕出了門。
後來另一個名氣更大一些的博主也去了店裡,發現外面很多都是慕名而來的食客,走到門口發現,這家店只收現金。
而正當他在門口轉悠的時候,被老闆發現了,老闆又是一頓吼,說不允許拍攝,自己也不想做網紅,最後他也被趕了出來。
(圖源於b站我是郭傑瑞)
說牛展當時是主動上的節目,現在紅了反倒當起“清流”了,而且店有了名氣後,他就漫天要價,同樣的食材和做法,其他的店就沒這麼貴。
他家煲仔飯味道一般,他卻拽的不行,對消費態度惡劣,指指點點。
還有當地人說,以前牛展的飯也就是30、40塊,因為紀錄片火了後,就瘋狂漲價,狂宰外地人,一份飯要100多。
而本地人早就不去他們家吃飯了。
還有人表示他們家只收現金是為了逃稅、宰客,不留證據。
從網紅到網黑,牛展的口碑徹底崩了。
只能說這樣的結果都是他們自己作出來的。
仗著店有點名氣,就漫天要價、惡意宰客,還對顧客吆五喝六,膨脹的要上天了。
他們以為來的都是外地人,不需要招攬回頭客,所以一次性狠宰顧客。
可是來吃飯的人又不傻,誰不會在網上發評價,知道的人多了,店自然就臭了。
顧客是來吃飯的,不是受虐的,沒逼著你把顧客當上帝,但最起碼要有基本的尊重吧。
一碗麵的故事
有一個故事說 有一天,有人問一位老先生,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 是月亮,月亮比較重要。 為什麼? 因為月亮是在夜...
一碗白飯的恩情
二十年前某日黃昏,有一名看似大學生的男孩徘徊在臺北街頭的一家自助餐店前,等到吃飯的客人大致都離開了,他才面帶羞赧地走進店裡。 請給我一碗白飯,謝謝! 男孩低著頭說。 店內剛創業的年輕老闆夫妻,見他沒有選菜,一陣納悶,卻也沒有多問,立刻就盛了滿滿一碗的白飯遞給他。 男孩付錢的同時,不好意思的說了一句 ...
一碗米飯的自述
一碗米飯的自述 我是一碗米飯,想必大家對我都很熟悉吧?可是,我來之不易的經歷,卻很少有人真正瞭解。 在食堂 飯店和家裡的飯桌前,常常能見到我的身影。當被端出來時,我是那麼的白淨 香氣四溢,我也希望帶給大家健康,讓大家都吃飽 吃好,吃得有體力 有精神,能夠快樂地學習 工作 生活。 可有時,卻有人對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