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傳》 一生太長,豈能未卜先知?

2022-05-27 06:08:00 字數 4612 閱讀 8709

這是《真·三國志》第408篇文章

今天來講司馬懿

注:皆源於《三國殺》、《陣面對決》、《三國志》及網路,以文為主。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的大boss,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司馬懿的先祖曾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於是,司馬家就在河內安家了。

他的高祖父司馬鈞當過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當過太守,祖父司馬儁也當過太守,父親司馬防呢,則當過京兆尹。

司馬防有過八個兒子,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第二達。

為什麼要號稱司馬八達而不是司馬八怪呢?

因為這八個人中的字都有一個達,比如,司馬懿,字仲達;

司馬朗,字伯達;司馬孚;字叔達。

如此看下來,司馬家也可謂是大家族了,然而,司馬家只能是地方豪族,而不是世家大族,為什麼?

因為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完全是因為軍功而當上的徵西將軍,他的先輩雖都有當官,但真正的世家大族是重章句之學,專守一經,比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當時司馬家的聯姻物件還主要是河內的地方豪族,與真正的世族之間還沒有發生聯姻關係。

司馬懿日後用兵能力得到了眾人的稱讚,也有可能與其家族歷來的經歷有關。

有關司馬懿的事蹟,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他在官渡之戰之後與赤壁之戰之間的幾年中,為了不去曹操那當官而裝病,而這也成了後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因為司馬懿在日後與曹爽爭權的時候,也裝病來麻痺曹爽的內心。

208年,曹操當上了丞相,再一次徵召司馬懿,這一次,曹操放出了狠話:若是他還和以前躺在床上不出來,就把他抓起來。

司馬懿聽說此事後,非常恐懼,只好勉為其難爬起來從了曹操。

漸漸地,曹操逐漸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心裡很是不爽,便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馬懿,但由於曹丕與司馬懿私交還算不錯,因此總是維護他。

當司馬懿得知曹操對自己有意見的時候,便有意無意像個乖孫子一樣做事,以此來讓曹操安心。

後世的很多著作與影視也透露出了一條資訊,似乎我們在看到早年司馬懿的時候,就可以預感到,這人不簡單,能將自己的野心和雄心包裝起來。

然而實際上,可能當我們有幸採訪到這時期的司馬懿時,我們問他:司馬懿先生,您真是後世的典範,請問您是怎麼裝的?有什麼心得嗎?可否寫本暢銷成功書給我?

估計司馬懿一臉懵逼:裝你大爺啊裝!我tm當時想的就是如何在亂世活下來,如何賺錢養家,走完自己這平淡的一生。我又不是先知,我怎麼知道我那孫子司馬炎能當皇帝?

這就好像小時候看名偵探柯南,翻開第一頁的時候就有人在上面寫了“這是**”,然後我們在接下來的過程中,越看那人越覺得不對勁,就連他出場的第一聲招呼都似乎預示著他此後會成為**。(你看,人家打招呼都說哈嘍,他就說嗨,這人肯定是**)

司馬懿的一生看上去唯唯諾諾,不張揚也不顯擺,可能也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上,人微言輕,並沒有什麼堅實的後臺與政治姻親關係。

220年,曹操去世,整個朝堂上都似乎失去了主心骨,大家亂作一團,而司馬懿卻沒有因此而亂了陣腳,他妥善管理喪葬諸事。

在曹丕即王位後,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

225年,曹丕伐吳,司馬懿留守許都,對內鎮撫百姓,對外為大軍提供軍資。

臨走之前,曹丕下詔說:我遠離朝堂之後,很是擔心後勤和朝內之事,所以將這些事委託給你。歷史上曹參雖然多有戰功,但蕭何在後方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如今你就留守後方吧,讓我無後顧之憂!

等到曹丕回來的時候,又一次下詔,說:我向東征孫權時,你就留在京都洛陽管理事務;我在洛陽親事時,你就去準備東征孫權的戰事。

由此可見,曹丕對於司馬懿是非常信任的,司馬懿之於曹丕,有如蕭何之於劉邦,有如荀彧之於曹操。

226年,短命郎曹丕掛了,臨終時,他將曹真、司馬懿、陳群和曹休定為了輔政大臣,留給了曹叡。

227年,原本投降的蜀將孟達與諸葛亮暗通曲款,司馬懿一方面寫信安撫孟達,一方面在其猶豫之際,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八天就從宛城抵達了新城(1200裡),殺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

234年,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伐魏。

二月,諸葛亮出發,四月,蜀軍到了郿,進駐渭水之南。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那確實有些棘手,但如果他向西前往五丈原,那我們就沒事了。

後來,諸葛亮果然進入了五丈原,魏軍得知訊息後,都很高興,唯獨郭淮面露哀色,說:恐怕諸葛亮是去爭奪北原了,我們要先佔據它。

大家都不以為然,郭淮繼續說道: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那麼他就可以連兵北山,斷絕隴道,驚嚇臣民和胡人,這才是國家的大患啊。

司馬懿這才意識到了北原的重要性,於是立即讓郭淮率兵移屯北原。

沒多久,蜀軍果然到了,由於魏軍早有準備,蜀軍一直沒能攻克。

幾天之後,諸葛亮率軍西行,大家都以為諸葛亮去打西圍了,但是郭淮卻不這麼想,他認為諸葛亮是聲東擊西,真實的意圖是攻擊陽遂。

果然,諸葛亮就像是在按照郭淮導演的劇本走一樣,真的進攻了陽遂,好在魏軍早有準備,擊退了來犯的蜀軍。

在這場對陣中,司馬懿堅壁不出,以待其變。

據說諸葛亮還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以示司馬懿像個娘們一樣沒有勇氣,以此來激怒司馬懿出戰,然而司馬懿對此毫不在意,依舊不出戰。

但是,底下的將士們卻被激怒了,為了平息下面的不滿情緒,司馬懿也裝作怒髮衝冠的樣子,還上表皇帝曹叡請求出戰,很可能這倆人是心知肚明,曹叡駁回了司馬懿的出戰請求,還派了重臣辛毗前來做司馬懿的軍師,以節制他的行動。

看到辛毗的身影后,姜維對諸葛亮說:辛毗來了,看來司馬懿是不會出戰了。

之後,諸葛亮派了使者前來求戰,司馬懿不慌不忙,不談任何軍事,而是問道:諸葛亮最近可安好?一天吃多少飯呀?

使者一臉懵逼,說道:三四升。(一點點)

隨後,司馬懿詢問政事,可能是使者想顯擺一下自己丞相的光輝形象,說道:若是打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我家丞相也會親自批閱。

幾個問題之後,司馬懿斷言,諸葛亮快死了,不是被他咒死的,而是累死的。

到了這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楊儀和姜維率軍後撤。

結束了與諸葛亮的對峙後,司馬懿轉過頭出兵遼東,滅了半獨立政權的燕國。

據說,在此次,司馬懿屠城,做了一個京觀。

(京觀:

古代為炫耀武功,聚集敵屍,封土而成的高冢。

)239年,短命郎曹叡去世,曹芳繼位,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接下來,就是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對手戲,簡而言之,在一開始的時候,司馬懿小心謹慎,沒有給對手留下任何把柄,而曹爽則逐漸昏招迭出。

司馬懿見機行事,開始裝病,還騙過了前來看望自己的李勝。

249年,高平陵之變,曹爽集團覆滅。

251年,司馬懿巧取王凌,平定了淮南第一叛。

這個時候,司馬懿也已經老了。

據說,司馬懿平了王凌之亂後,得了重病,還經常做噩夢,夢到賈逵、王凌的鬼混對自己作怪,沒多久之後,於同年去世,享年73歲。

後來,司馬昭進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建立西晉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主觀上來講,司馬懿是否有膨脹的野心,若有,大概在何時產生的,歷來眾說紛紜,可能其終身也沒想過此事。

不過客觀上來講,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對曹魏宗室動手,大力削弱其力量,為其子孫儘可能掃蕩了前進的道路,打下了基礎。

司馬懿以一個隱忍的千年老烏龜的形象出現在了後人的眼中,的確,司馬懿為人處世的方法值得學習,尤其是其矜矜業業的態度,然而很多時候,別人的成功,都是泡影,看起來很爽,很勵志,然而實際上呢,又有多少人可以模仿前人的成功呢?

作家柏楊曾說:就史料記載而言,真實的司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馬懿不同,諸葛亮先生受託孤後,並沒有曹爽般的政敵,李嚴的竊弄威權,一紙命令便告解決,而曹爽先生確是將司馬懿整個排除,司馬懿對曹爽雖然不滿,但一直到244年,曹爽先生攻擊蜀漢帝國,大軍被雨困在峽谷,司馬懿仍憂慮他會失敗,勸告退軍,假使他心懷不軌,大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由他來收拾殘局。司馬懿先生當初最大的目的,不過是反擊曹爽,奪官奪權。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一致愛戴,251年王凌起兵時,司馬懿不但沒有任何叛逆跡象,而且聲望正值高峰。……就司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

司馬懿所獲得的榮耀與地位,有一點原因是因為他長壽,比曹丕和曹叡都活得久。曾經出現了一種聲音,似乎司馬懿的成功在於活得久,看得多了就覺得煩了,因為這種單一的歸因論將很多事實都掩藏了起來。因為,其一,三國時期比司馬懿活得久的人也多的去了,也沒見其他人獲得了像司馬懿一樣的尊榮,其二,說這話的人,大都是賣保健品的,你品,你細品!

end《真·三國志》共420+篇,預計2020年3月更完,隨後更【希臘神話】-【北歐神話】-【埃及神話】-【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印度神話】-【印第安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