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就是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承認別人和自己有一樣的權利、一樣的自由。同時,在別人的表現與自己不同時,能坦然接受。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應先從對方的角度去想想,要保障自己的權利,尊重自己,更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實際正是尊重自己的良好表現,有誰不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呢?越是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就越要先尊重他人。
1983年11月1日,里根**的辦公室裡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他叫比利,只有7歲。小比利患了一種絕症,醫生說他不會活過10歲的生日。但是小比利心中卻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當美國**。里根**得知此事後,決定讓小比利臨時當一天美國**,而自己則做這位小“**”的助手。
里根向“新**”詳細介紹了日常工作和職務範圍,隨後就忠實地侍候在小比利的身邊。部下呈上的檔案,“小**”都請里根參加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後,請里根代簽並蓋章。在辦公之餘,里根與“小**”進行了友好的交談。里根告訴比利,他自己7歲時,只夢想成為一名消防隊長,還未曾想到過當**。小比利聽到這些很高興,當然更讓他高興的是他終於“實現”了他的**夢。
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有權勢和最忙碌的人之一,但里根卻能安排出一整天時間,以這樣一種方式幫助他的一位7歲普通小公民實現夢想。這種行為更增加了他的人格魅力。
學會從心底裡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最終都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相反,有的人位居高處,卻不尊重那些比自己位置低的人,有的人以外表作為評斷別人的標準,這不但貶低了別人也同樣貶低了自己,更可能因此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
幾十年前,一對衣著樸素的老夫婦沒有事先約好,就直接去拜訪美國哈佛大學的校長。校長祕書很不客氣地說:“校長整天都很忙。”
老太太回答說:“沒關係,我們等他。”
幾個小時過去了,老兩口仍然呆坐在那裡。祕書終於決定通知校長,校長很不耐煩地接見了他們。
老太太告訴校長:“我們有個兒子曾經在貴校讀過一年書,但是去年,他發生意外死了,我丈夫和我想要在校園裡為他立一個紀念物。”
望著長相平平的老夫婦,校長粗聲地對老太太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讀過哈佛而死亡的人建立雕像。要是那樣的話,我們的校園看起來就會像墓地。”
老太太急忙辯解說:“不是的,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是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大學。”
校長看了一下他們的穿著,輕蔑地說:“你們知不知道建一棟大樓要多少錢?我們學校的任何一棟建築物都超過750萬美元。”
這時,老太太沉默不語了。校長很高興,心想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走了。只見老太太轉向她的丈夫激動地說:“只要750萬美元就可以建一棟大樓?那我們為什麼不乾脆成立一所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也點頭同意。
就這樣,斯坦福夫婦離開了哈佛,在加州成立了如今已聞名全球的斯坦福大學來紀念他們的兒子。
哈佛大學的那位校長就因為一時的傲慢,失去了一筆鉅額捐贈,同時失去的,自然還有他和他的學校在老斯坦福夫婦心中的光彩和形象。
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就要先尊重他人。當你能縮小自己、放寬心胸、接受別人、尊重別人時,別人也同樣會尊重你、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