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成功人士成功的3個原則,總結4點成功的方法

2022-05-09 21:44:57 字數 2363 閱讀 5801

大家都想成功,但是到底什麼樣子算成功?有錢、有權、有勢?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既然成功我們無法定義,那我們來分析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樣貌、健康程度、性格愛好,再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很多人可能連自己的性格愛好都說不清楚就更別說自己的價值觀了。

首先要學會了解自己,瞭解自己想要的和想要的目的,這樣才能堅持自己的主張意識,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才能有調理有計劃的前進。

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首先要相信自己

身邊有很多成功人士,不論是經濟能力還是文化程度與其接觸時間久了就會發現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點,尤其是他們都很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換做我們是不是也要先學會了解自己?

總結眾多成功人士後得出了通過3個原則來了解自己:

1.自己知道的自己,與別人知道的自己是不是一個人

這一點很好理解,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與外人對你的評價是否一致,一致的話證明自己認識比較客觀,要是不一致就是對自己可能還是不夠了解。

2.自己評價自己的能力與社會中的地位作用是否一致

這一點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自己瞭解不瞭解自己的能力,如自己認為是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可自己每天做的工作確是個最基層的,每天無所事事的崗位,別說改變世界了,就連改變自己生活現狀都難,那就是對自己還不瞭解。反過來講你現在從事很苦逼的工作,但是這項工作使你每天都有進步,而且你對這份工作未來非常看好,就像馬爸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的能量。那麼你是瞭解自己的。

3.客觀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這一點都明白,但也是有時候最不好判斷的,如自己做事並沒有做到最好,自己很清楚,可是大家評價說做的很好,出於對你的鼓勵也好,奉承也好,這樣一來很容易影響你對自己瞭解的判斷,久而久之,你的工作水平可能就停留在別人所說程度,沒有了進步。其實你自己還能做的更好,只不過你在別人那裡迷失了自己。

以上3點就是在眾多成功人士提煉出來的精華,通過這3種原則來了解自己,只有瞭解自己了,才能更好的為自己的人生做階段性的規劃,實現美好的願望。

二、要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

馬雲說過:“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那”,現實當中我們也要這樣的願望,而且要堅信自己能夠實現。學會拆解目標,細化每項內容,設立階段性目標,努力去實現,為自己的夢想努力。

當然成功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總有很多因素阻礙你的信念,所以要學會堅持,積極面對所有困難,要堅定,要培養自己的韌性,就算自己低谷時期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激發自己的潛能,使能力更高效。思考問題時要冷靜,才能提高效率。外界的建議可以不執行,但不能不聽,多種選擇才能提高自己的判斷力。把自己的能力體現在自己要實現的夢想中去。

三、培養打造你的長處

曾經有人說過,一個人發展要均衡,能力也要均衡,還用木桶理論來作證明。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有問題的,首先我們來說木桶理論,它所詮釋的更多應該是個群體或者組織所產生的效應,而對於個體來講並不恰當。

我們來舉個幾個例子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明代有個著名的地理學家叫徐霞客,大家都知道他是地理學家而且也被載入史冊,一生遊歷了30餘年,足跡踏遍16個省份和100多座城市,遊閱大半個中國並記錄散文集《徐霞客遊記》,因為他為我們做出了很大貢獻,所以大家都記住了他,這就是他的長處。而他的缺點就沒有了嗎?徐霞客性格暴戾,賄賂過**、毆打過下人、欺壓過百姓這些也是他,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如果有木桶理論來解釋的話,那這個人應該是個人渣了?

所以要培養自己的長處,將其發揮出來。缺點要改,每個人都不是徐霞客沒有他的官僚毛病,而不是一味的把大量精力用在改掉自己的缺點上面,更多的應該是要培養自己的優點,否則本末倒置。

就像很多白色家電的發明,這些發明解放了很多做家務的雙手,將時間放到自己的長處領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要培養創造自己的長處的原因,不能思維定式的學習概念的木桶理論,要有靈活性。自古中國講究中庸之道,並不是平庸,如果按照木桶理論改正缺點,一個人連特長都沒有那不是平庸是什麼?

四、找位老師,激勵自己,實現超越

人生有波峰也有低谷時期,找位老師,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自己。聽些勸誡可以慰藉心靈。人的一生總有起落,一位老師可以在你人生拼搏的軌跡裡面為你指明,激勵你不斷前行,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