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 血虛 陰虛 陽虛分別有哪些表現,怎麼調理?

2022-04-20 08:56:47 字數 1227 閱讀 1880

1.陽虛體質腎為主,兼及肺心脾

表現:畏寒喜暖,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口不渴,喜熱飲,腰膝冷痛,陽痿滑精,宮寒不孕, 小便清,大便稀。

治法:壯陽溫腎方藥:金匾腎氣丸、右歸丸。常用藥物:山茱萸、山藥、茯苓、枸杞子、菟絲子、附子、肉桂、鹿茸、巴戟天、肉蓯蓉。

2 .氣虛體質以脾肺為主,兼及心腎

表現:精神疲憊,體倦乏力,面色白,食少腹脹,氣短懶言,喘息自汗,或見心悸怔忡,腰膝痠軟,脫肛,陰挺;舌淡苔薄白,脈虛弱。

治法:補氣健脾,方藥: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常用藥物:黃芪、人蔘、黨蔘、茯苓、白朮、陳皮、砂仁、五味子、大棗、甘草。

3.陰虛體質以腎為主,兼及肺胃肝心

表現: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遺精,經血少,尿少,大便幹,心悸多夢,健忘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腎,方藥: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左歸丸。常用藥物有:山茱萸、生地黃、熟地黃、黃柏、知母、山藥、茯苓、牡丹皮、枸杞子、制何首烏、五味子。

4 .血虛體質心肝為主

表現: 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健忘,面色萎黃無華,脣舌色淡指甲脆薄變形,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經閉不孕。舌淡略瘦,脈細弱。

治法:養血補心,方藥:四物湯或歸脾湯。常用藥物有:當歸、白芍、熟地黃、川芎、阿膠、龍眼肉、雞血藤、黃芪、人蔘、黨蔘、大棗。

心脾兩虛證型藥膳調理

症見:心悸胸悶,氣短乏力,自汗,頭暈頭昏,失眠多夢,食慾不振,舌淡苔白,脈細或弱。

治則: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調養方式:多吃用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香菇、蓮子、大棗、桂圓、蜂蜜等。

小麥桂圓粥:小麥100克,紅棗25枚,桂圓肉25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小麥淘洗乾淨,加熱水泡脹,倒入鍋中,加水煮熟,取汁水,加入淘洗乾淨的糯米,洗淨去核的紅棗和切碎的桂圓肉,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煮成稀粥,調入白糖即成。每日早、晚兩次食用。適用於失眠症、慢性腹瀉、乳腺炎等病症。

小麥紅棗粥:小麥100克,紅棗15枚,糯米50克,將小麥、紅棗、糯米分別洗淨,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煮成稀粥。每日早、晚兩次食用。養心安神,除煩止渴,適用於失眠症、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胃炎、習慣性便祕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