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作品的底款
紫砂款識,屬於篆刻藝術的範疇,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組成部份,造型、泥料、製作、款識、燒成俱佳的壺,方為上品。
顧景舟作品的底款
大凡名家名作,都對印款十分講究,而用印最多也最廣的,當屬顧景舟先生,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景舟先生的款印。
墨緣齋、景洲、顧景洲
墨緣齋、景洲、顧景洲
以上款印為1932年景舟先生開始使用,是顧老最早期的作品款印。
顧老幼時家中即培養其讀書,有自己的書房,自號墨緣齋,這也是其款印的由來。
自怡軒
自怡軒此方款印是顧景舟先生在蜀山時,鐵畫軒所供紫砂壺所打的款印,這方印乃是鐵畫軒提供給顧家的,以此雅號便可看出顧壺與大路貨的區別。
武林逸人
武林逸人
此方款印是顧景舟先生初到上海時所用,當時其被郎氏藝苑聘去上海仿古,閒暇制壺便打上這方款印。
曼晞陶藝、自怡軒主人、得一日閒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荊南山樵
1942年,顧景舟先生第二次到上海,就職於陶瓷標準公司,生活安穩而滿足,於是顧老便刻用曼晞陶藝、自怡軒主人等章,得一日閒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是當時的閒章,也可以看出顧老當時的心境。
自怡軒
自怡軒沒過多久,抗戰的戰火蔓延,百業蕭條,顧景舟回到了蜀山,而為了養家只能多做壺,又是這方自怡軒的章,見證了那段摶壺養家的歲月。
墨緣齋意堂制
墨緣齋意堂制
當時顧景舟與沈孝鹿合作,二人一天做三十把壺,當時的底款都打上墨緣齋意堂制,壺把梢上,有小印“景記”。
瘦萍
瘦萍1943年左右,顧老的胞弟同洲,因病過世,年僅19歲,小弟之殤,讓顧景舟感到人生是如此的無常。這段時間,但凡有壺問世,印款多用“瘦萍”等,小小的印章,寄寓著他無法排遣的悲涼。
景舟製陶、景舟制壺、景舟手製
景舟製陶、景舟制壺、景舟手製
1948年,顧景舟與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等人交好,後將名從景洲改為景舟,意為藝海一小舟,表達對藝術的追求,之後款印方有景舟二字。
啜墨看茶
1955年,顧景舟參加蜀山紫砂工廠,擔任技術輔導員,這期間,刻有閒章“啜墨看茶”,也顯出他性情的一角,閒適,愉悅。
中國宜興、宜興人
中國宜興
1966年左右,當時受文革影響,底款都不落人名,多為中國宜興,顧景舟嫌那方木印刻得太糙,太缺乏藝術性,太配不上他的壺了。
宜興人他也請了一位鎮江的金石家朋友,專門為其治一方中國宜興印,儒雅,清雋。他還專門用一方“宜興人”的印章,打在壺底。
景舟制匋
景舟制匋
景舟制匋
1970年左右,顧景舟所作花貨九頭詠梅套組,當時矜印即是此景舟制匋。
景舟七十後作、壺叟、壺人
此皆為1980年後顧老所用,也是顧老晚年常用的幾方底章。
這些不僅僅只是款印,更是顧景舟先生的做壺態度,我們由此可一窺顧老的風采氣度,宗師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