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解決成本大問題的七大方法

2022-01-07 14:27:03 字數 4458 閱讀 1680

★ tpm管理的範圍及內容涵蓋豐富,包括裝置從規劃、設計、製造、選型、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報廢直至更新的全過程科學管理。所有這些tpm管理內容都與裝置成本相關聯。

裝置成本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涉及採購和使用成本,就國內企業當前主要的運作模式而言。按照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論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裝置採購成本的管理一般由建設系統的工程管理部門承擔,裝置使用成本的管理一般由生產系統的tpm管理部門承擔,這使得總成本的全貌難以被完整認識,不利於裝置全生命週期的一貫製成本控制。

2、裝置採購可通過新建工程、改造工程或改善維修等多個費用渠道實現,有些還可能存在多個採購渠道、採購方式,不利於對裝置**商的整體管理和評價。

3、裝置採購成本由於一次發生金額較大,較易為管理者重視,而作為日常運營長期發生的使用成本的控制理念,較難受到全面的重視,尤其是以裝置全生命週期的全成本控制模式,由於涉及多方面的管理問題,難以強勢推進開展。

4、成本歸集方式一般更注重從生產工序成本考慮,難以細化到各主要裝置單體,同時從資訊系統的整體性考慮,難以同時滿足生產成本管理和建設成本管理的雙重需求,給裝置全生命週期的全成本管理帶來相當的障礙。

說到裝置全面成本管理,就離不開tpm管理。針對上述傾向性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或改善的現狀,如何充分發揮tpm管理的作用,控制好裝置成本,以降低鋼鐵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贏利能力,成為國內鋼鐵企業的當務之急。

現代企業一般採用裝置綜合管理來實施對裝置長遠、全面、系統的管理,力求裝置使用壽命週期費用最經濟,綜合利用效率最高,從而為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裝置綜合管理包括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方面的措施。本文以下就如何充分應用裝置綜合管理理論和方法來控制裝置成本問題談一些看法:

一、綜合管理與日常微觀管理相結合

作為大型的冶金工業企業,tpm管理部門必須從巨集觀的角度,對全廠性裝置進行掌控,同時必須強調這種掌控**於厚實的裝置日常管理工作,必須全員、全過程參與裝置日常管理工作。按生產單元,以裝置綜合管理人員帶動裝置專業人員的管理工作,以實現建立在裝置使用現場管理基礎上的裝置綜合管理,使tpm管理牢牢地紮根於生產現場,及時、貼切地服務於現場,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組織相關的裝置綜合管理工作。

雖然從管理層次上來講,管理是分級的,但同時管理實施是互動的,裝置綜合管理者在其中應起到上通下達,過濾、分析資訊,制定措施,落實及評價措施等綜合管理的功效。建立在裝置使用現場管理基礎上的裝置綜合管理,為裝置技術指標的規範統一化、標準合理化、選型經濟化提供了管理的可行性。

二、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裝置綜合管理包含著裝置技術和經濟的全面管理,目的在於獲取技術與經濟雙重指標的最優化成果。裝置技術和經濟管理的緊密結合,要求獲得裝置採購**最低,裝置使用費用最低,裝置綜合效能最高。即一方面要求經常保持裝置良好的技術狀態,另一方面要求節約裝置維修與管理的經費支出。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以求獲得裝置壽命週期費用最低,裝置綜合效能最高。裝置綜合管理技術包含著要利用好裝置生命週期特點。裝置從規劃到設計、製造階段,費用是遞增的;安裝階段以後費用開始下降:運轉階段的費用大體保持穩定的水平,而且歷時較長:最後費用再上升,說明裝置已到了應進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階段。對使用單位,購置新裝置時不僅考慮購置時的購置費(即生產費),還要考慮裝置在運轉階段的使用費(或維持費)。

裝置綜合管理的經濟任務就是以合理的技術標準取得最低的裝置全生命週期成本,即按下列公式計算的裝置總成本最低。

裝置總成本=裝置生產費十裝置使用費,其中:

裝置生產費=設計費+製造費(或購置費)+儲運費+安裝費

裝置使用費=執行費+維修費+改造費+殘值費

為使tpm管理工作中能充分體現經濟效益的權重,同時應當在裝置評價指標中加入裝置經濟指標。

一般來說裝置按照運動形態可分為物質運動形態及價值運動形態,前者即裝置的技術管理指標內容,包括裝置的研究、設計、試製、生產、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後者即裝置的經濟指標內容,包括裝置的投資、折舊、維修費用支出與核算、更新改造資金的籌措和經濟效果分析等。tpm管理要取得兩個方面的指標內容都獲得良好的狀態,即一方面要求經常保持裝置良好的技術狀態,另一方面要求節約裝置維修與管理的經費支出,以求獲得裝置壽命週期費用最低,裝置綜合效能最高。

三、選型、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

裝置形成的主要過程有裝置選型、裝置設計、裝置製造至使用。對整個形成過程的控制好壞,直接影響裝置的成本,即裝置全生命擁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簡稱tco)。對裝置費用的控制,要強調從裝置tco著手,尤其對工程的主要裝置。tco的成本組建的原則是與裝置全生命週期相關連的成本,主要包括裝置採購成本、運營成本及維修成本等。

設計、製造不能只顧降低裝置成本而忽略裝置的可靠性、耐久性、維修性、環保性、安全性及節能性等。要熟悉使用單位的工藝要求和使用條件,要考慮到裝置執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使研製出來的裝置符合使用者要求。在裝置製造出廠後,研製人員要參加裝置的安裝、除錯、使用、並做好技術服務工作。使用者應及時地把安裝、除錯、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向設計方、製造方進行資訊反饋,以利於改進裝置的設計。

初期採購時獲得的最低採購價並不等於企業獲得了最低的裝置使用成本,如裝置的維護率高、維護費用大、使用壽命短等,也導致裝置的採購成本加上使用及維護成本,即總成本可能高於初期採購成本較高的裝置,所以企業應從裝置形成的整個過程,即選型、設計、製造與使用統籌考慮裝置的選用問題。在設計階段不能只顧降低製造成本而忽略裝置的可靠性、耐久性、節能性等,要長遠地估計到執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在使用階段不能只強調裝置的良好技術狀態,而要將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所獲得的生產成果進行比較,力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四、tpm管理與生產相結合

現代化的生產企業,裝置是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是完成生產任務的手段。tpm管理水平和裝置狀況的好壞與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密切相關。

tpm管理工作,必須適應企業經營方向的變化,為生產服務。隨著企業產品結構的變更、市場需求的變化和使用者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要求,企業的經營方向,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當企業經營方向轉變的時候,企業的tpm管理工作也應及時地調整、改善和提高,以適應變化了的經營方向對tpm管理工作的要求。應當樹立重視tpm管理、加強tpm管理為生產服務的思想。要根據企業的生產任務、品種質量、裝置修理工作的難度,確定重點裝置。對重點裝置實行維護、修理、備件**、改造和更新五優先,確保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

五、tpm管理與工程建設相結合

tpm管理如果單從保障生產裝置正常運營的角度來看,僅是工程建設交付生產使用的後道工序,但如果從工程建設的根本意義出發,工程建設是為生產服務、是提供生產力的,而tpm管理直接影響這種生產力的效率,所以tpm管理向工程建設階段延伸就不難被理解了。

tpm管理對鋼鐵企業已有工藝裝置的運營狀態評價,可以直接作用於工程建設專案的工藝配置優選方案;tpm管理對裝置**商服務狀態評價,可以間接作用於裝置採購競標商的優選方案;tpm管理運營成本的資料積累,可以指導裝置採購**的整體性考慮方案;tpm管理的一貫制理念,可以保障裝置終身管理的需求。

六、裝置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

在企業對現有生產單元進行裝置更新與技術改造工作中,只有把裝置的更新與改造工作做好,才能克服現有企業耗費高、能耗大、質量差等弊端。另外裝置的更新與改造也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tpm管理工作中,延長裝置壽命和保持裝置良好狀態無疑是正確的。但是不能無止境地延長“壽命”,不能不惜工本地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這是因為裝置使用時間過長,技術效能日益落後,能源、原材料消耗逐漸增多,修理費用一次比一次高,修理週期愈來愈短。所以在裝置維修中,應通過技術經濟分析,正確處理裝置維修與改造關係,把維修與改造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檢修的機會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來代替技術落後、能耗大、效率低的裝置和零部件:一方面對陳舊落後、維修價值不大的裝置,按手續進行報廢,更換先進的裝置。

七、技術開發與人力開發相結合

裝置綜合管理的特點:一是全過程管理(一生管理);二是從企業領導到生產工人蔘加管理(全員管理);三是價值管理。全過程管理是基礎,全員管理是手段,價值管理是目的。講到根本,tpm管理靠人,靠人對管理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所以要非常強調tpm管理中管理技術的開發及人力的開發。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裝置向著大型化、高速化、機電一體化及結構複雜化等特點發展。為了搞好現代化tpm管理,要求tpm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必須掌握專門的科學技術知識和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現代tpm管理本質上是現代化裝置與現代化管理理論與方法的結合。面對現代化的生產裝置和複雜的裝置,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裝置要做到懂(懂裝置機理、效能等)和會(會操作規程、常規維護等);tpm管理人員要做到對裝置全過程綜合管理:工程裝置技術人員不僅要對原有裝置進行技術改造,而且要對引進的外國先進裝置,在學習、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技術開發。企業必須圍繞技術結合人力開發的目標,對相關人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長期的、多層次及多渠道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

為了搞好tpm管理工作,應加強對現代tpm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學習與研究,積極組織國內、外及部門之間的技術與經驗交流。對國外先進的技術和tpm管理經驗進行考察、學習、引進、移植、總結、推廣,使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與tpm管理水平同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