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如何練筋骨?熱愛站樁的人,都必然重視筋骨與氣血的內外雙修。那麼怎樣更好的練習站樁以及筋骨,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
一談練習內家拳,都會說練拳先練站樁。很多**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怎樣呢?怎樣達到筋骨齊鳴的效果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執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充套件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站樁訓練其實是很苦的,至少有兩關要過,第一是筋骨關,肌肉痠痛,大汗淋漓,兩股顫顫,肩臂痠痛;第二是心理關,心猿難伏,意馬難收,人心思動,心浮氣躁。
初學站樁者第一個遇到的就是筋骨關,因為很多人還沒有練到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已經累得無法堅持了。
如何過筋骨關?此關雖然難過,但並非不能過,不可過,又不是葵花寶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確,有明師的指點,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筋骨關第一處為肩頸拙力,由於普通人的用力習慣都是端著肩膀讓肩頸肌肉用力,所以鬆肩頸為站樁入手第一步。
傳統武術在功力訓練方面有一個名詞叫筋骨力,近些年來也被捧得很神祕,一提練功必定有抻筋拔骨、挑起大筋之類的說法,什麼筋長力大,骨重筋靈,筋骨齊鳴之類的詞語也不少見。
“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形成了區別西方肌肉訓練的獨特體系。
主要談談我對筋力的認識。人的韌帶是緻密的結締組織,是非常有力的,最能說明韌帶力量的就是手指,手指上再練也練不出什麼肌肉,當你最大重量硬拉時十根手指和你的腰腿一樣在承擔那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練二指禪的人能夠用兩根手指撐起全身的重量,也絕不是靠的手指上的肌肉,承受力量【注:應該是骨骼。肌肉、韌帶起固定作用。】的都是韌帶,由此可見韌帶的力量。為什麼有的人看著乾巴瘦,但掰腕卻很厲害,因為對腕力起決定作用的並不僅僅是前臂的肌肉,而是手腕內側的韌帶,大家把手握緊拳並向內彎曲,就能看到手腕內側凸起的韌帶。瘦的人不一定韌帶就細,如果他的韌帶比你更粗更有力的話,韌帶力量完全可以彌補肌肉力量的不足。
我們知道練習傳統拳過程中,尤重筋骨,氣血,內臟的訓練,通過對骨骼和大筋的強化,使氣血充盈,在此基礎上練就神經敏感性 ,同時加強內腑,以達到“內壯”筋骨齊鳴的效果。傳統內家拳的訓練,實際就是人體素質和整體技能的提升。
開始樁功練習,首先要理解人體的筋骨結構(既大筋網路和骨骼組成的整體結構),它充分符合張拉整體結構原則:大筋網路和骨骼一起組成張拉系統,骨骼是受壓單元,大筋網路是受拉單元。在一側受力的時候,通過大筋和骨骼進行力的傳遞,到另外一側。也就產生整體受力的現象。
我們站樁中說的整勁就是這一現象的具現,當手上有觸動,腳下就有感覺,腰胯就有動作,李仲軒老先生說:“練形意拳的是屬蛇,渾身上下一塊肉。”指的就是身體的整體運動,一動無有不動。
在理解站樁求整的同時,我們還有明白松的概念,鬆不是軟綿綿的感覺,如果看到前面我對大筋描述文章的,肯定知道,如果一味的鬆軟,大筋是無法拉緊的,也就不能形**體最完美的張拉整體狀態。這種鬆是主動撐拔狀態,即鬆而不懈,我們把大筋都微微崩起,就好像骨架被橡皮筋繃起來一樣。
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拉這站死樁也是一無用處。而是內部也要撐拔,我們知道大筋有拉伸儲能的特性,要想增加這種能力,就需要不斷的微運動,來不斷進行拉伸訓練,這個就是所謂的活樁。以肩關節為例,我們一般要求沉肩墜肘,但是開始很難達到,它是通過把肩關節開啟,大筋撐拔以後自然達成的,而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的。就像熊一樣,一站就是塌肩,我們通過訓練以後,也能達到。那麼其他關節,也是類似的過程。
在這裡我們基本瞭解了站樁的原理,明白站樁是相對靜態的筋骨拉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後續我也會對動樁筋骨訓練(典傳筋骨訓練體系)進行**,以期待和大家一起更大的進步。
站樁很重要的筋骨之功2
站樁很重要的筋骨之功2 站樁第一步求鬆,怎樣才算鬆到家了呢?就是鬆得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動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還沒有直觀印象的話 也是...
站樁第32天 站樁如何進入空性?
在接觸站樁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 站樁時要有一種似坐非坐的感覺, 眼睛要有一種似閉微閉的感覺, 印象最深的就是這種 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朦朧...
如何掌握“站樁”的要領?
按語 很多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頸肩腰腿不適之症,有空就跑醫院,從醫院帶回的處方少不了運動 訓練這一項,但真正弄清動作要領 並正確實施的人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