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甘草附子湯,治手腳冰冷

2021-04-10 07:25:17 字數 2040 閱讀 9284

倪海廈

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寒症,雙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如果它是熱的,就表示人體內沒有瘀血塊,如果是冷冰的雙腳,就表示身體裡面因為寒冷而在製造瘀血塊,就如冰箱冷凍庫一樣的在不斷的製造冰塊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是寒造成身體內產生瘀血塊,而會生裡寒的原因就是心臟太弱,也就是心陽不足,所以在經方中有一湯劑名叫芍藥甘草附子湯,又名去杖湯,所有酸味的藥主收斂,故白芍酸收,能將所有靜脈血液導流回身體內,同方中使用炙甘草可以溫和小腸與強心陽,最後加入炮附子的目的,就是採用炮附子的熱性,使體內與雙足的溫度上升,在附子這壯熱的藥物之下所有瘀血塊自然由於高溫就像冰塊遇到高溫一樣而融解了,全方不見任何活血化瘀之藥,但是效果卻是一劑知而二劑已,不但清除動脈血管瘀血阻塞,同時又使人體不再製造血塊,因此是預防與**同時進行。

中醫認為肺法象天幕,主寒,心臟因為每天搏動次數超過十萬次以上,所以很熱,因此我們定義心為火,由於肺在心臟上方,所以金可制火,肺之寒可以將熱氣向下匯入小腸中,是故小腸跟心臟之間就產生了有相同的溫度相同的速度與相同的壓力,所以內經雲:心移熱於小腸。當小腸受到來自心臟的火後,有了熱,於是就有能力開始消化食物,並且讓周邊的臟腑如膀胱之水氣化,使精華之熱氣再進入肝臟來協助肝臟清理裡面的毒素(水生木),使大腸裡的水氣化進入肺臟,生成唾液滋潤口舌,才好咀嚼食物,讓腎臟裡的水氣化後再上升到腦部滋潤腦組織,因此腎主腦,所以我們練習氣功時都是吸氣要引入關元(道家謂丹田穴),而臍下三寸之關元穴就是小腸之募穴,所以中醫定義小腸與心是相表裡的,其源自此。由於我們大量的吸入空氣,這時人體利用大氣壓力使得真氣向下到小腸,小腸主“吸”與“收”,一般中西醫瞭解到的只是“吸”,就只是吸取食物的營養,卻忽略了“收”的定義,這裡所謂的收就是小腸能夠將**靜脈的血液**回身體。

舉例說明,如中藥裡的白芍性酸,主收斂,所以經方中的芍藥甘草湯,由簡單兩味藥組成,利用白芍的酸收之性,加上炙甘草的強心與增潤小腸,就足夠讓人體的血很輕易的返回體內,因為要讓小腸的速度與迴流的血液一樣,如此才不會產生腹痛,所以經方家使用此二味藥時,都是使用相等劑量的,而且使用大劑量如一兩,才會有效的,如果心腎更弱之病患,經方家就增加些炮附子,使熱更盛,溫病派中醫不瞭解神農本草經之藥性,光是仰賴本草綱目來研究中藥是不知道藥性的,當然不敢使用大劑的藥量。也由於正常的熱是向下走的,一旦走到手上,手就溫熱了,走到腳上,腳就溫熱了,而肺如華蓋,主皮毛,主寒,因此正常的人就出現了頭面身體皆是涼涼的,而只有手腳是溫熱的現象,這就是倪氏健康的第五症狀的**了。

臺灣計量:炮附子五錢,白芍一兩,炙甘草一兩

大陸計量:炮附子18.75g,白芍37.5g,炙甘草37.5g。

如果本來就有胸悶心痛,或者吃了這個藥有心悸,或心律不齊,就不要吃了。倪師曾告誡,胸悶心痛不用白芍。

09/23/2005,初診,男,1948年生,服用降血糖藥物與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有十年了,近年來因為眼睛白內瘴而做雷射手術,手術後因為仍然出血,於是連開六次刀,結果仍然出血,而且因為服用西藥降血壓藥又吃各種維他命,還有每天一片阿斯匹林與1片利尿劑,結果這一年來,不但無法痊癒,反而造成全身血管非常容易破裂,於是經過有人介紹來找我治。

初診紀錄:失眠多年,每天都有大便,小便色深黃,胃口很好,口渴尚好,雙足冰冷且麻木,脈沈無力。查雙眼幾乎接近失明,眼白紅赤疼痛,懼光。

診斷:此人腎陽極衰,肝損傷重,血不歸肝,心陽不足,下焦寒溼之重症。

處方:炮附子五錢、白芍1兩炙、甘草1兩、川芎四錢、丹皮三錢、桃仁三錢、天花粉四錢、淮山三錢、白朮四錢、茯苓五錢、熟地五錢、澤瀉六錢、桂枝三錢、酸棗仁三錢、柴胡三錢、玉金五錢、黃精三錢。

用九碗水煮成三碗,早晚餐前各一碗,同時病人服用漢唐-61號,中餐與睡前各一次。

中間過程繁不足言,但是今天09/05/2006來診,自述有一年吃我開的藥物了,這一年來已經完全斷絕西藥,體重下降17磅,血糖一直都很好,眼力恢復正常,雙腳溫熱不再麻木了,睡眠從開始吃中藥至今都夜夜好眠,身體不再出血了,每天早上陽舉如年輕人般,今天是來看看是否需要繼續吃藥。

舌診:舌苔黃溼,稍厚。脈診弦細稍數,有透到寸上寸位。大便每日行。小便呈中黃色。

診斷:這是上焦仍有溼熱現象,宜去溼熱即可。

處方:黃連4、黃芩3、黃柏3、生地2。

用粉劑即可。吃到黃舌苔退盡則止。

上方第一劑處方就是以芍藥甘草附子湯為主力方,其他的藥物等到人紀班學員學完金匱後,我自會詳加解說這方義的。這種病況就是標準西藥場製造出來的問題。